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篇
晶体学   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供应链网络的运输过程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道路拥堵、配送距离和车辆载重等因素会影响碳排放量,本文研究考虑拥堵路况下碳排放的选址-配送集成优化问题。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定义道路拥堵情况,以不同时段下拥堵概率和预期拥堵距离作为路况决定因素,构建碳排放量和经济成本都最小的两目标模型。设计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求解模型获得Pareto解集。以环境问题较重的北京和天津为中心构建供应链网络作为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给出了不同偏好下供应链网络的构建方案,并对不同时段下决定路况的拥堵概率和预期拥堵距离以及车辆载重进行灵敏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不同时段对碳排放量影响更敏感。  相似文献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不确定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慧 《光谱实验室》2008,25(2):254-258
通过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TG6钛合金中痕量镍的不确定度的系统分析,阐述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试液中镍的浓度、试液定容体积及样品质量产生的不确定度,并对这些分量进行了量化计算,最后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同时通过评估,得出影响镍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测量试液中镍浓度引起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测定纯铼中痕量元素钠。对仪器工作条件如光谱通带、灯电流、乙炔流量进行了分析,优化了原子吸收测量条件。Na的质量分数在0.0001%~0.001%范围内与吸光度彳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A=176.1c+0.004,相关系数,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014μg/mL。钠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7.29%(n=8),回收率为93.3%-107.4%。该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干扰少。  相似文献   
4.
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使其具有可持续性。以资源约束为主线,考虑产品制造过程中可回收利用材料的使用比例,结合制造过程中安排操作工人的人数,综合优化产品制造过程的生产成本、排放物及单位工人的工作量。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专门的非支配遗传算法(NSGA-Ⅱ),获得全局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敏感性分析,获得模型中权重系数的合理取值,以及操作工人、可回收利用材料、原始材料的单位成本对模型结果的影响,可以使决策者在制定产品的可持续制造决策时有所依据。文中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可持续制造的决策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钢中铈元素的方法。为消除共存元素对铈分析游线的光谱干扰,选择Ce413.380nm作为分析线,铈含量在0.005%-0.50%之间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对于含量范围在0.005%-0.10%的铈元素,回收率为85.6%-12.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74%(n=8);对于含量范围在0.10%-0.50%的铈元素,回收率为99.5%-103.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2%(n=8)。该方法适宜钢中含量范围在O.005%-0.50%的铈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及簇方法研究了无定型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结构以及其对小分子吸附物乙醇的吸附性质. 计算结果表明, 小簇模型在研究特定种类的吸附方面具有优势, 而周期性切片模型更能真实地反映纳米二氧化硅的表面环境; 乙醇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吸附主要依赖于氢键作用, 并倾向于充当氢键受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董晶  任慧  焦清介  王思懿 《人工晶体学报》2013,42(12):2696-2700
采用三种工艺合成出不同结构的Al/Fe2O3纳米复合物.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产物进行对比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Al/Fe2O3颗粒粒径均在100 nm以内,而传统混合或简单复合工艺制备的Al/Fe2O3颗粒尺度在微米或亚微米级;XRD证实合成产物纯度高;热分析数据显示纳米Al/Fe2O3初始分解峰温较低,而放热焓值偏高,说明材料纳米化在改善安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能量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8.
铝粉粒度对高氯酸铵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联合技术研究了10.7 μm, 2.6 μm和40 nm铝粉对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铝粉的加入对AP的低温放热峰有抑制作用, 对高温放热分解反应有促进作用, 并且随铝含量的增加和铝粒径的减小这种作用更强烈. 采用多元非线性拟合技术对不同升温速率下TG-DSC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质量分数为40%的不同粒径铝粉的加入对AP的热分解三阶段(A→B→C→D)反应模型无影响, 但反应机理函数发生了改变. 纯AP, AP/Al(10.7 μm), AP/Al(2.6 μm)及AP/Al(40 nm)的反应机理函数组合分别为C1/D1/D1, C1/D1/D3, C1/D1/D4和C1/D1/F2.  相似文献   
9.
对硝基苯酚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高比表面积、强吸附能力的碳纳米管为对象,研究水溶液中碳纳米管吸附对硝基苯酚的特性,采用FTIR和TEM对吸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量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吸附量,分别采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计算了吸附热力学函数ΔG、ΔH及ΔS,并据此探讨其可能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吸附量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碳纳米管对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为放热、熵增的自发过程,具有物理吸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角度依赖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并制作了两个器件,一个是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G/DBR/ITO/NPB(46 nm)/DPVBi(20 nm)/Alq3(56 nm)/LiF(1 nm)/Al(150 nm);一个是无腔器件(OLED):G/ITO/NPB(46 nm)/DPVBi(20 nm)/Alq3(56 nm)/LiF(1 nm)/Al(150 nm)。测试并分析了器件性能。OLED在电流密度30 mA/cm2时的电致发光(EL)光谱随观测角度由0°~70°都是一宽谱带,是发光层DPVBi的特征发光谱,峰值都在452 nm处,半峰全宽均为70 nm,色坐标均为(x=0.18,y=0.19),无腔器件没有角度依赖性。相同电流密度下,微腔器件的EL谱随观测角度由0°~70°,发光峰值蓝移,由472 nm逐渐移至428 nm;峰值相对强度渐弱,由0.32变至0.02;半峰全宽由14 nm增加至120 nm;色坐标由(x=0.14,y=0.10)变至(x=0.19,y=0.25),颜色由紫蓝变成蓝白到接近白色。微腔器件具有明显的角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