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考察缢蛏育苗过程中光强的控制幅度,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缢蛏稚贝生长的影响. 试验分别选择1mm和5mm不同附着基厚度和4组不同光照强度试验, 时间为10d, 平均光强分别为A: (12244±5290)lx、B: (3792±2105)lx、C: (380±145)lx、D: (14±11)lx(光暗比12h:12h). 当附着基厚度为1mm时, 初始大小(0.26±0.02)mm缢蛏稚贝在A、B、C、D组的生长大小和成活率分别为(1.17±0.11)mm和(72.2±3.9)%、(1.25±0.12)mm和(84.6±4.1)%、(1.55±0.13)mm和(89.7± 4.5)%, (1.32±0.11)mm和(82.1±3.6)%. C组缢蛏稚贝生长大小和成活率都最大, 各组差异显著. 当附着基厚度为5mm时, 缢蛏稚贝在A、B、C、D组的生长大小和成活率分别为(1.48±0.12)mm和(86.3±3.7)%、(1.52±0.13)mm和(89.6±3.9)%、(1.62±0.14)mm和(88.4±4.0)%, (1.41±0.11)mm和(84.3±3.9)%. C组缢蛏稚贝生长大小和成活率都最大, 但是各组没有显著差异. 当实验对象换成较大(1.45±0.16)mm缢蛏稚贝, 光照强度对于薄附着基内稚贝的生长的影响更为明显. 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缢蛏稚贝生长有明显影响, 稚贝生长过程中最适的光照强度为(380±145)lx, 高于或低于此光照范围, 稚贝的生长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适当增加附着基厚度有利于高光强下大规格稚贝的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 Lemmerman)的种间竞争关系,以KNO3和KH2PO4为N源和P源,各设5个质量浓度梯度,观察了2种微藻单种培养与共培养时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1)单种培养时,青岛大扁藻密度与氮、磷质量浓度正相关(P<0.05);牟氏角毛藻密度与氮质量浓度正相关,但磷以1.14 mg.L-1组(P3)藻密度最高.(2)共培养时,2种藻的生长效果均不如单种培养,存在显著差异(P<0.05).(3)青岛大扁藻最适宜N/P比值为14.81,对磷有较高的需求;而牟氏角毛藻的最适宜N/P比值是26.93,其对较低的磷浓度具有更好的适应性.(4)共培养下,氮处理组青岛大扁藻占较大竞争优势,磷处理组牟氏角毛藻占更多竞争优势;在培养早期和末期青岛大扁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在培养中期牟氏角毛藻竞争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底质、饵料种类和日投饵量对管角螺幼螺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底质、饵料种类和日投饵量对管角螺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底质对幼螺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生长影响显著,有底质比无底质效果佳,尤以粗沙底质组为宜;4种饵料对幼螺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均有影响,以投喂缢蛏和冰鲜杂鱼存活率最大(96.67%);生长效果以特定生长率作为指标进行比较,依次为:缢蛏组(0.54%)>冰鲜杂鱼(0.34%)>软饵(0.18%)>硬饵(0.07%)>不投饵(0.06%);日投饵量对幼螺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其生长影响显著,日投饵量以体重的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多胺对海洋微藻扩繁的影响, 在外加外源多胺条件下对假微型海链藻、角毛藻、东海原甲藻、扁藻和微绿球藻进行室内培养. 结果表明: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23℃), 外源多胺对不同微藻生长差别很大, 其中对硅藻扩繁促进效应比较稳定; 而对其他门类的微藻, 外源多胺的促进效果比较差, 甚至具备一定的抑制效应. 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5种胺对角毛藻的生长有差异, 其中23℃条件下, 与对照相比,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是促进作用; 而在15℃和30℃条件下, 多胺对角毛藻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洋饵料微藻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细胞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氯霉素、遗传霉素(G418)、青霉素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Parke 8701)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Eh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00 mg.L-1的氯霉素对小球藻的生长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0mg.L-1时抑制作用显著;低于25 mg.L-1的氯霉素促进金藻8701的生长,大于100 mg.L-1时显著抑制;小新月菱形藻的生长随着氯霉素浓度的增高而不断下降,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不同浓度的G418对3种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于100 mg.L-1的青霉素能够促进3种藻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对增长率逐渐下降.实验结果可为3种海洋饵料微藻的无菌系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诱食剂种类对管角螺幼螺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管角螺幼螺配合饲料的高效诱食剂, 分别选取7种氨基酸、2种含硫有机物和2种动物的提取物诱食剂添加至基础饲料中, 对壳高(2.10±0.25)cm、体重(1.05±0.25)g管角螺幼螺进行为期100d的不同诱食剂投喂效果实验. 结果显示: 7种氨基酸中, 以甘氨酸添加量为0.2%时的摄食率和增重率最大; 含硫有机物类诱食剂中, 大蒜素以添加量0.15%的效果较佳, 甜菜碱以添加量0.6%的效果较佳; 动物提取物类诱食剂中, 菲律宾蛤仔汁和缢蛏汁添加量均以0.4%时效果最好. 11种诱食剂中, 以缢蛏汁添加效果最佳, 且原料来源广、制作方便, 成本低, 可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温度、盐度、孵化密度、饵料种类、底质对管角螺孵化及稚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孵化的适宜温度为18~30℃,最适温度为21~30℃;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条件下,孵化适宜密度为6×10^3-30×10^3ind·m^-3,不充气初孵稚螺壳高与孵化密度负相关.稚螺适宜盐度为15~30,最适盐度为25~30;充气的条件下,培养适宜密度为1×10^4-5×10^4ind·m^-3,培养最适密度为3×10^4-5×10^4ind·m^-3;较佳饵料为缢蛏和菲律宾蛤予;较佳底质为细砂和砖瓦.  相似文献   

8.
铜锈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及其毒素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2组室内实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摄食与毒素积累,其中摄食试验分别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投喂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其清滤率CR(mL·ind^-1·h^-1)和滤食率FR(cells·ind^-1·h^-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实验动物密度对铜锈环棱螺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有显著影响.毒素积累试验分别以单一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铜绿微囊藻+50%四尾栅藻的混合藻液和单一铜绿微囊藻3种处理投喂铜锈环棱螺达15d,用ELISA法检测,得到了微囊藻毒素(MCs)在螺体内的动态变化曲线.试验同时表明,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各组织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藻毒素积累量依次为肝脏〉鳃〉消化道〉头足部.  相似文献   

9.
浙贝母4品种及5种贝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APD技术对浙贝母的多子、宽叶、狭叶(浙贝1号)和岭下4个品种和贝母属的浙贝母、川贝母、皖贝母、东贝母、伊贝母5个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预筛选得到的9种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得到了5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片段,其中48条多态性谱带,占总谱带数的84.21%.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之间,多子贝母与其他3个品种间遗传分化较大;5个贝母种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2105~0.8492,其中东贝母与浙贝母亲缘关系最近,伊贝母与其他贝母亲缘关系最远;筛选到的分子标记对于浙贝母不同品种和贝母不同种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草鱼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严重制约着草鱼养殖生产的发展。干扰素和趋化因子为鱼类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参与鱼类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反应。在已克隆的1个草鱼Ⅰ型干扰素基因(GU139255)和CCL4基因(EU918199)的基础上,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分别获得了其相应的表达蛋白。利用喷雾法将这两种蛋白分别或混合添加到饲料中并投喂草鱼,利用攻毒实验验证这两种蛋白对草鱼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单独添加重组IFN或CCL4后能有效提高草鱼存活率,免疫21 d时其成活率分别为63.33%和46.67%。当同时添加重组IFN和CCL4后,免疫保护效果则更为明显,21 d时草鱼存活率为73.33%,免疫保护率达69.23%。而且,重组IFN和CCL4能够诱导内源IFN、IRF1、STAT3、CCL4表达上调,而两者混合的蛋白诱导效果更为强烈。提示混合的Ⅰ型干扰素和CCL4重组蛋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鱼类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究定向培藻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应用效果. 选取体长0.545cm的凡纳滨对虾84万尾, 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 每个室内水泥池(30m2)14万尾), 对照组水体不添加藻, 试验组水体中添加海链藻(藻浓度维持2×104~5×104 cell?mL-1), 试验周期25d. 结果表明: 定向培藻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存活及养殖水质影响显著(P<0.05), 其中, 对虾体长、体质量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 养殖水体的pH日差值和、NO3--N、NH4+-N、PO43--P和养殖水体中弧菌数量均为海链藻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 由此可见, 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 养殖池中添加定向培海链藻有利于维持养殖池水体的水质稳定, 减少水体的氮磷含量和抑制弧菌的生长, 同时也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苗种规格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养殖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放养3种不同规格乌贼苗种(胴长分别为(4.09±0.15)、(5.25±0.48)和(6.16±0.19)cm)的养殖实验. 结果表明 不同规格乌贼苗种的摄食量均波动上升, 饵料系数随养殖时间逐渐降低, 由8.00±1.01降至3.74±0.35. 乌贼苗种的特定生长率先增加, 在胴长左右时达到峰值, 后减少并稳定至4%左右. 3种规格乌贼苗种养殖30d后的存活率分别为(88.50±0.88)%、(92.00±0.60)%、(93.83±0.34)%. 大规格乌贼苗种的日均增重量、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小规格乌贼苗种. 综上所述, 在虎斑乌贼养殖中苗种放养规格以胴长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系统(UPLC-Q-TOF MS)对6种海洋微藻3个培养时期(对数期、平台期、平台末期)的鞘糖脂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6种微藻中共检测到3种类型的鞘糖脂, 且每一种藻中仅检测到一种类型极性头部糖原的鞘糖脂.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每种藻中总鞘糖脂的含量在对数期最少, 每毫克干藻中含0.23~8.42 nmol; 平台末期时大量积累, 每毫克干藻中含量达5.37~50.10nmol. 鞘糖脂组成和生长期含量的变化可为海洋微藻生理生态学研究、化学分类学研究以及赤潮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室养殖的幼小大菱鲆和养殖场养殖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转牙鲆生长因子基因集胞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鱼类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转基因集胞藻对大菱鲆血液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体积没有影响(p〉0.05);1.0%添加剂量没有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p〉0.05),实验组血清蛋白质、葡萄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尿素氮和肌酐含量以及钾、钠、氯、磷浓度与对照组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转基因集胞藻对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没有诱导作用。结果表明转基因集胞藻不会引起大菱鲆组织器官损伤,也没有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的转基因饲料添加剂,可以用作大菱鲆促生长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以条石鲷幼鱼为饲喂对象,以人工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5‰、1.0‰、1.5‰),30d后统计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添加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当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条石鲷幼鱼以湿重、干重及能量指标的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3.09和3.76%·d-1;干重指标的转化效率在此水平也达到最大值,为25.68%;能量指标的转化效率和吸收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32.64%和90.58%;而摄食率(干重及能量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11.29%和10.55%,即在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饲料的饵料系数较低.此时,条石鲷幼鱼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其收支方程为:100.00C=9.42F+7.21U+32.64G+50.73R.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脂肪酸组成对26种(株)海洋微藻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60μmol/(m2.s)光强、温度(20±1)℃下对26种(株)海洋微藻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进行离心收集,冷冻干燥后用Bligh-Dyer法提取总脂,皂化后进行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40种脂肪酸.以所测定的每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变量,欧几里德距离平方作为聚类统计量,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微藻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此培养条件下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现行国际通用的海洋微藻的分类结果相吻合.因此,微藻脂肪酸的聚类分析结果可用来作为微藻分类的辅助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中污染物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底栖线虫/挠足类比值的季节变化,反映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在4月份中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6月份东片滩涂下潮带污染较重;8月份东片滩涂上潮带污染较重;10月份东片滩涂污染较重.主要污染物检测结果表明:杭州湾南岸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总体上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的第一类标准,除中部滩涂沉积物中Cu的含量在丰水期超标外,大部分滩涂并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但滩涂底质中PCB的含量超标严重.4种养殖贝类(泥螺、彩虹明樱哈、缢蛏、青蛤)体内油类和As的残留量均未超标,但Cd、Cr、Pb、Hg、Cu等重金属的残留量有不同程度地超标.这4种贝类生物对Hg的富集能力均很强,以青蛤最甚,其余依次为泥螺、缢蛏、彩虹明樱哈;对Cu的富集能力,泥螺比其他3种强;对Cd的富集能力,依次为青蛤、缢蛏、泥螺、彩虹明樱哈;对PCB的富集能力,以青蛤最强,其余依次为泥螺、彩虹明樱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