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力学   3篇
物理学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继往开来奋发进取颜鸣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北京市81信箱,100095)时值《光谱实验室》创刊十周年之际,我向《光谱实验室》编辑部表示诚挚的祝贺!《光谱实验室》创刊十周年来为光谱事业的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加强友好协作,发展经济建设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周邦新  颜鸣皋 《物理学报》1963,19(10):633-648
本文研究了微量磷对冷轧纯铜再结晶的影响。当磷原子主要是溶解在铜中时,大大提高了再结晶温度,增加了再结晶激活能,阻止了立方结构的形成,改变了再结晶结构;但出氧化磷状态存在于铜中时,对以上各方面的影响就不很明显。所有样品的再结晶结构,都与加工结构中的某一种取向相同或接近,并且与主要加工结构间存在着沿<111>相差20—45°的几何关系。分析从金相及X光研究后得到的结果,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同位再结晶和选择性生长是再结晶结构形成的过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变形量的冷轧铜板经再结晶退火后的内耗和切变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在内耗-温度曲线上280℃附近出现一个内耗峰,这个内耗峰是晶粒间界粘滞性滑动引起的,它的高度随退火前的冷轧变形量的增大而降低,经过大的变形后内耗峰消失。实验表明,晶粒间界内耗峰的消长与(100)[001]立方织构的形成有关。从晶粒间界的结构作了进一步的讨论。与晶粒间界内耗峰消长相对应,切变模量的相对值也不同。切变模量的增加量也与退火前的冷轧变形量和立方织构形成有关,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作了比较,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电位法中的电势u满足Laplace方程: ▽~2u=0给出相应的边界条件,即得到电势场分布的唯一解。边界条件无量纲化以后,这个电势场仅与试样的几何形状以及电流的输入方式相关,与试样的材料成分、电阻率、温度、环境、尺寸大小、平面问题的厚度以及电流量的强弱等无关。若忽略交流法中的集肤效应,交流法和直流法...  相似文献   
5.
受远方拉伸的孔边角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吴学仁  颜鸣皋 《力学学报》1991,23(3):315-322
本文应用作者近年来发展的三维权函数法计算了孔边角裂纹受远方拉伸情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所得结果与文献中的解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并讨论了二维无裂纹应力分布对权函数法所得结果的精度的影响。文中为这一问题补充了新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小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权函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吴学仁  颜鸣皋 《力学学报》1992,24(3):376-380
本文把作者近年来发展的三维权函数法推广应用于平板角裂纹问题,计算了含小角裂纹的平板受远方拉伸及弯曲载荷下的应力强度因子,所提供的解答覆盖了疲劳断裂的研究及工程应用中所关心的小角裂纹的范围。本文的解与文献中的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广泛的比较,两者之间有极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颜鸣皋  周邦新 《物理学报》1958,14(2):121-135
电解纯铜经88.7%冷轧后,所形成的轧制织构除稳定的(110)[112]舆(112)[111]外,还存在着一种(3,6,11)[533]织构。在较低温度下退火时,再结晶织构主要为(100)[001]、(358)[352]和舆(100)[001]成孪生取向的(122)[212]织构。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358)[352]织构逐渐减弱,立方织构(100)[001]则逐渐加强;当退火温度达到900℃时,开成了集中的(100)[001]织构。冷轧铜板在退火的过程中,具有(100)[001]再结晶晶粒首先形成,然后普遍地发生同位再结晶。其中具有(100)[001]取向的晶粒,继续发生选择性的生长,最后形成了集中的立方织构。本支中对轧制织构舆其再结晶织构取向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再结晶织构一般可认为是原有织构沿某一个[111]轴旋转45°,22°或38°的结果。同时,根据上述几何关系所绘出的理想极图舆实际测定的结果也是符合的。试验结果指出,不同加热速度和不同加热程序对形成最终的再结晶织构,不发生显著的影响,而退火温度对再结晶织构的形成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