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化学   1篇
力学   8篇
物理学   3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内固-液两相流动阻力特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浆体管道的工程设计中,管道阻力损失是一项关键参数。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取得的有关实验成果,对影响管内固-液两相流动阻力的4个最主要因素-管径D、颗粒比重S、浆体浓度Cv和倾角θ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比较了它们对于固体物料管道水力输送阻力输送阻力损失的影响程度大小关系,从而为在工程设计降低管道输送阻力提供了主要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2.
变频空调制冷系统流量调节性能分析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分析不同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频率下系统性能。过热度在‘0’点及前后情况下,制冷系统性能及回油状况随膨胀阀开度调节,会出现较大变化。且在过热度为‘0’时系统制冷量和能效比最高。同时对不同频率下系统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尤其是换热器效率影响进行分析。给出膨胀阀开度和压缩机变转速联合调节在系统性能最优状态下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3.
环保工质CO_2作为制冷剂用于空调领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对CO_2跨临界循环进行了热力学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存在最优高压压力,使得其COP达到最大值;蒸发温度的升高或者冷却压力的降低都能提高COP,但都会降低效率;实际运行系统中,应该尽可能提高蒸发温度或者降低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传统的热力学模型,理论设计了对制冷剂R141b适用的喷射器,通过计算机程序及优化设计理论设计出该喷射器.同时,背压是整个循环中的重要参数,过高的背压会影响喷射器的性能,本文还给出喷射器的最大背压计算方法,以此来设计出最适合整个工况运行的冷凝器,从而完成整个循环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维轴对称,真实气体模型对喷射式制冷空调系统的喷射器进行CFD计算。真实气体模型占用较多的计算机资源,但它的计算结果更加真实。计算的目的在于得到在变工况条件下喷射器性能的变化和制冷系统性能的变化情况。在计算范围中,存在一最优的发生压力Pg*(3.973568bar),使得此时的喷射系数和系统COP最大。当Pg>Pg*时,喷射系数和COP随着发生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当Pg相似文献   
6.
Fluent数值模拟在制冷与空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luent软件是流体力学中通用性较强的一种商业CFD软件,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介绍Fluent在制冷与空调中的应用。Fluent模拟适用于制冷领域等现代技术对过程模拟的要求,同时满足现代化生产设计,是制冷与空调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阐述了Fluent模拟仿真在制冷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概况;重点对Fluent在工艺过程中的模拟作了介绍。利用模型复现实际系统中发生的本质过程,并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来研究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  相似文献   
7.
对于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0A在外径9.52mm、5mm的两种不同的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制冷剂质量流速、管外水流量变化、强化管的参数、强化管的压降对换热系数影响以及其机理。试验的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管径的大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的流量下,9.52mm的换热系数比5mm的大到110%~230%,5mm管的压降比9.52mm的大200%~300%。  相似文献   
8.
根据热式感应原理,专门设计热式感应传感器,用于测量蒸汽压缩制冷循环中干式蒸发器出口的气液两相流动状态;热式感应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与蒸发器出口流型、过热度等参数的综合比较分析表明:热式感应传感器可以辨识出蒸发器出口过热蒸汽、雾状流和二者交替三种流动状态.同时,实验数据表明蒸发器出口处于过热蒸汽、雾状流二者交替的过渡区时其换热效率最佳,因此热式感应传感器可以用于作为膨胀阀-干式蒸发器调节回路的反馈信号.应用热式感应传感器对蒸发器出口状态的随机性和周期性波动的测量证明:热式感应传感器动态性能良好,可以实时反映蒸发器出口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超临界CO2(SCO2)在螺旋槽管式换热器中的冷却换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下,SCO2在不同通道内流动时冷却换热系数和湍流动能。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各工况下冷却换热的综合性能,从压降和传热系数角度,提出一个综合评价因子EF。研究结果表明:在SCO2进行冷却换热时,其换热系数主要受定压比热容和湍流动能的影响。当SCO2在内管通道内流动时,换热系数低,但压降更小,故综合评价因子EF较大。同时,在所研究工况中,存在最佳热流密度值为-40 000 W/m2,使EF达到最大值2.001 26,此时SCO2冷却换热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一维辐射传递方程及LBLRTM逐线积分模式建立计算模型,对工业革命前与目前大气构成情况下温室效应的能量分布及其光谱吸收机理进行分析,在保持温室气体浓度为当前水平的基础上,研究温室效应能量分布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互耦合机理.结果表明:工业革命前地球的温暖环境主要来自于大气温室气体的(100~370)cm-1、(640~710)cm-1以及(1370~2000)cm-1三个强吸收带对于地球长波辐射的吸收,而地球当前的变暖则源自于大气的(370~640)cm-1和(710~1370)cm-1两个弱吸收带的作用,其对工业革命以来所额外增加的温室效应贡献分别达到了25%和55%;地表温度升高,温室效应在全波段范围内也会随之增强,但不同谱带处的温室效应贡献以地球平均温度所对应的辐射峰值波数为界线,峰值波数右侧的温室效应贡献将会增加,在其左侧的贡献比例则会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