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使用 PT- C18色谱预处理柱 ,以双硫腙为螯合剂 ,甲醇为洗脱剂 ,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原子吸收联用技术 ,对银的测定进行了研究。 1 min富集 ( 4 .2 m L)的富集倍率 2 4 ,检出限为 0 .6 2μg/ L,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 ( n=7)。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共轭聚合物的微/纳米结构(如:纤维、管、球等)由于在低维系统和决定材料性质及应用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备受瞩目[1~3].其潜在的应用领域包括分子导线、化学传感、气体分离及光电子器件等.聚苯胺(PANI)[4]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良好的加工性和突出的环境稳定性,是典型的共轭聚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未掺杂,Cu、I单掺杂以及Cu-I共同掺杂锐钛矿相TiO2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 表明,Cu、I单独掺杂TiO2都使得吸收带边红移,I单掺时I5p跟O2p态造成禁带宽度变小,吸收带边红移,Cu单掺时Cu的3d态杂质能级引入价带顶部造成禁带宽度变小,吸收带边红移更加明显.对于Cu-I共同掺杂TiO2,Cu主要作用于价带顶,I主要作用于导带底,进而引入杂质能级,使得禁带宽度明显减小,吸收带边明显红移,通过Cu-I协同作用形成电子、空穴俘获中心,有效地阻碍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4.
邵辉丽  李栋  闫雪  陈丽清  袁春华 《物理学报》2014,63(1):14202-014202
拉曼散射过程中利用原子系综中初始制备的自旋激发(原子相干性),以及注入与原子系综中初始制备的自旋激发相关联的种子光场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光场频率转换的效率,实现增强拉曼散射.本文理论上计算了增强拉曼散射过程中原子-光场量子界面的正交分量的量子起伏,得到了相干性导致的增强拉曼散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稍微提高初始光子-原子的压缩度;而关联增强拉曼散射,能够制备很强的光子-原子间的双模压缩.这样强压缩度的光子-原子量子界面,对于利用光场和原子系统实现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使用 PT-C18 色谱预处理柱,以双硫腙为螯合剂,甲醇为洗脱剂,采用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与原子吸收联用技术,对银的测定进行了研究.1 min富集(4.2 mL)的富集倍率24,检出限为 0.62 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 1.8%(n=7).  相似文献   
6.
三裂叶豚草花序挥发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三裂叶豚草(AmbrosiatrifidaL.)为30年代传入我国的危险杂草,近年来在东北地区有蔓延的趋势。豚草花粉是人类枯草热症的主要致敏源。该文首次对三裂叶豚草花序的挥发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新鲜花序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应用GC-MS方法,鉴定出41种化合物,为探讨豚草对人类致病机理与植物受害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颗粒流蠕动行为是颗粒物质在竖直管中流动时常见的一种流动现象,其产生机理较复杂。为此,本文在在内径为150mm、高为5000mm的竖直管实验装置上,以FCC催化剂为固体颗粒物料,采用PV6型颗粒速度测量仪,测量不同颗粒流率下竖直管中的颗粒下行蠕动流动速度以及颗粒固含率,系统地考察了颗粒物质在竖直管中下行流动时的蠕动流动特性及产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颗粒物质在竖直管中下行流动时的流动行为可划分为两种形式。在颗粒流率较小时,颗粒物质下行速度呈现脉冲式变化,有速度停滞,可称之为蠕动I型流动。随着颗粒流率的增加,颗粒下行速度停顿消失,但仍是起伏变化,为蠕动II型流动。当颗粒流率增大到一定值后,颗粒物质下行蠕动行为消失,转变为流化流动。颗粒物质下行的蠕动行为是出口区颗粒成拱与崩塌、颗粒与器壁滑动摩擦和颗粒力链作用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