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晶体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分散聚合水基聚苯胺乳胶微球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溶性空间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存在时,采用分散聚合制备水溶性单分散的聚苯胺(PAn)乳胶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粒子形态及尺寸;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胶体分散体系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PAn含量较少(w< 16.78%)时, 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米粒状;当PAn含量较大(w >23.22%)时, PAn-PVP复合乳胶粒子呈球形.  相似文献   
2.
反相微乳液法(inverse microemulsion systems, W/O型)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有效而简单的液相化学制备方法[1,2].  相似文献   
3.
毛卫民 《中国科学A辑》1991,34(3):311-316
本文提出了一个原子跳动模型以解释金属再结晶过程中选择生长的原子机制。以面心立方金属为例,本文计算并比较了不同取向关系时原子的跳动距离及其相对跳动时间,进一步分析晶界上原子分布的亚结构可使该模型给出选择生长理论所描述的主要特征,诸如倾转晶界及40°〈111〉晶界较高的可动性。这些现象至今尚未被人们圆满解释。  相似文献   
4.
超微镍粒子/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相微乳液法 (inversemicroemulsionsystems ,W /O型 )是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有效而简单的液相化学制备方法[1,2 ] .本工作首次采用两步连续反相微乳液法原位聚合制备超微镍粒子 (Ni) /聚苯胺 (PANI)纳米复合材料 .首先 ,利用无机化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DBS)和NiCl2 溶液按一定比例加入锥形瓶中 ,再加入异戊醇和正庚烷混合溶剂 ,常温下电磁力搅拌 ,体系变得半透明 (淡黄色 )形成微乳溶液 (W /O型 )称为 (A) ;然后再配制DBS和NaBH4 与异戊醇和正庚烷混合溶剂 ,形成微乳溶液 (W /O型 )称为 (B) ;两步连续反相…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聚合法得到了具有宽波反射特性的固体胆甾相液晶薄膜,首先通过聚合物稳定胆甾相液晶制备了螺旋结构的高分子网络,然后灌入具有不同螺距的可聚合的胆甾相小分子液晶单体混合物,经紫外光照射聚合后获得了能够反射可见光区(450~780 nm)覆盖红蓝绿三色光的胆甾相液晶固体薄膜.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胆甾相液晶固体薄膜的断面...  相似文献   
6.
根据唯像理论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自支撑金刚石薄膜中织构和弹性性能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晶体取向和织构对残余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织构使CVD金刚石薄膜杨氏模量和宏观残余应变呈现各向异性,而且两者呈现相反的分布规律.织构和杂质都能影响金刚石薄膜的弹性模量和残余应变,但是织构的影响是主要的.实验中测量的残余应变很好的符合了根据薄膜织构计算得到的弹性模量值.因此可以借助改变薄膜织构来调节薄膜的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不同甲烷浓度条件下沉积的CVD自支撑金刚石薄膜的宏观织构、晶界分布和表面形貌. 研究了一阶孪晶在金刚石晶体{111}面生长的原子堆垛过程. 结果表明,由于一阶孪晶〈111〉60°的取向差关系以及{111}面的原子堆垛结构,使{111}面上容易借助碳原子的偏转沉积产生一阶孪晶. 低甲烷浓度时,碳原子倾向于在表面能较低的{111}面沉积,为孪晶的形成提供了便利,且高频率孪晶使薄膜织构强度减弱. 甲烷浓度升高使生长激活能较小的{001}面成为主要前沿生长面,因而只有〈001〉晶向平行薄膜法向的晶粒能够不断长大,因此孪晶形核概率明显减小. 另外,在薄膜中发现二阶孪晶,并对二阶孪晶的形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孪晶 原子机理 取向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