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化学   4篇
力学   5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制了一种新型微电流放大器系统,用于检测琢-Hemolysin生物蛋白纳米通道在单分子检测实验中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信号(<100 pA)。在1 mol/L KCl、10 mmol/L Tris-HCl,1 mmol/L EDTA的缓冲液(pH 8.0)中测定了DNA-PEG-DNA交联物与纳米通道的穿越和碰撞信号。实验中使用3 kHz贝塞尔滤波器和100 kHz模数转换器来对电流进行采样。结果表明,此放大器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电流记录过程中的噪音,有利于分辨待测物分子与纳米通道作用所产生的较小阻断的电流信号(<10 pA)。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中对微弱电流信号的快速精准处理,考察了纳米孔道实验数据的信号特征,提出了基于双缓冲数据结构和有限冲击响应滤波的实时自适应阈值法,并基于这一算法设计了纳米孔道信号在线识别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实验数据实时采集存储和信号在线分析处理的同步进行。为验证所建立的纳米孔道信号在线识别和分析系统性能,采用噪音为20~100 p A和带宽区间为3~100 k Hz的仿真信号进行信号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满足强噪声、低带宽、高采样率(250 k Hz)环境下对实验数据处理的要求。将此系统应用于单个poly(dA)_4分子的Aerolysin纳米孔道分析实验中,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对大数据量的纳米孔道实验数据进行实时、快速、精准的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3.
纳米孔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分子测量界面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测量DNA、RNA、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 由于单个分子与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受热力学控制,亟需精准控制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的实验温度. 因此,本文研制了一种低噪音控温系统用于具有皮安级电流分辨的纳米孔道单分子实验,以实现精确调控测量时的环境温度. 该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电效应对检测池环境加热/制冷,通过对高精度热敏电阻进行电磁屏蔽以实现在温度反馈的同时避免噪音的引入. 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进行控制,达到高精度快速控温的要求. 该系统控温精度为±1 °C,无额外噪音引入至超灵敏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获得了25 °C到5 °C下Poly(dA)5与单个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分子界面间作用产生信号的差异,应用于研究单分子与纳米孔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板材模压复合材料(SMC)在工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制造业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有些汽车零部件,如车门、车盖和车体都容易受到硬物撞击而损伤。所以进行动力响应分析、损伤的标征和预测,以及剩余强度的预报是十分必要的。 ...  相似文献   
5.
随机截尾的Warner与Simmons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随机截尾模型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回答者的合作程度,提出了两种改进的调查敏感性问题数量特征的随机化回答方法。  相似文献   
6.
“神光-Ⅱ”第九路终端光学系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神光-Ⅱ”装置上进行先进高能多功能激光束系统(简称第九路)研制工程中,由于在原ICF靶室上又增加了输入“汤姆逊探针光”和“X光背光照明探针光”的锥形真空套筒及其终端光学元件,导致原有靶室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引入新的不稳定因素。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结果可知,第九路终端光学元件径向窜动所引起的打靶误差最大值为2.110 μm,小于“神光-Ⅱ”靶场终端光学系统的最大允许误差值7.785 μm。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复合材料界所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 ICCM VI 的250篇文章,整理出目前复合材料界共同关心的10个问题:复合材料朝高温材料发展,民用复合材料的成本问题,纤维、聚合物基体的发展,界面研究,工艺研究,无损探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标征,结构分析和层间应力计算等等,最后对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简单地提出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纳米孔道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测量纳米孔道产生的单分子皮安级微弱电流信号对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电流分辨、时间分辨和抗噪音能力提出了挑战。Cube纳米孔道电化学测量仪器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前置电流放大器测量系统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高速数字处理电路,实现了便携式超灵敏电化学测量仪器对微弱电流信号的高时间分辨、高电流分辨,以及低噪音的放大、采集和快速处理。稳定性是仪器能够应用于实际单分子测量分析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该文通过高阻值电阻对该仪器进行稳定性测试,在截止滤波频率为5、10、100 kHz条件下,Cube纳米孔道仪器获取的电流基线的噪音均方根(RMS)值分别比商品化仪器减小了80.0%、87.5%、48.2%,证明Cube纳米孔道仪器抑制噪音能力更强,电流分辨能力更好,仪器测量稳定性更佳。进一步通过统计比较施加电压值的实际值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该仪器施加电压误差小,其仪器施加电压标准偏差仅为施加电压变化量(10 mV)的0.14%。同时,通过Aerolysin纳米孔道检测Poly(dA)4的实验,对比Cube仪器和商品化仪器在不同施加电压下获取的单分子信号残余电流程度,得到两者误差均小于0.01,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因此,Cube纳米孔道仪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便携性强的特点,可应用于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SMC—R50的撞击破坏,以及撞击破坏所引起的材料强度和刚度的降低. 撞击破坏引起SMC-R50薄板的厚度发生变化,以厚度变化作为衡量破坏的尺度.将宽试件切成窄条试件,以便实验测定一个“点”的剩余模量和剩余强度,并建立厚度变化与相应的模量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受撞击的50.8mm宽试件的应力.把破坏区简化成各向同性线弹性的非均匀体,根据各单元的平均厚度变化,确定其相应的材料常数.用SAPⅣ计算出单元的主应力.用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判断随着载荷增加时,其中某些单元逐次破坏并得出该试件的破坏载荷.理论预报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各种天文观测技术系统测定地球自转参数(x,y和UT)的主要特征,分析比较了各种观测技术之间系统差异,并评价了它们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