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科学研究热点“储氢材料”为载体进行选择性必修阶段“元素周期律”的教学。应用必修阶段已有的“元素及物质的系统认知模型”,通过选择元素制备金属氢化物、解析氨硼烷2个教学环节,在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基于认知需求认识电离能、电负性,了解双氢键,并将新认知与已有认知模型进行融合,实现认知模型进阶和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分别以蛋白为检测对象和以药物为检测对象,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恩诺沙星(EFL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两种不同分子作为检测对象均表明EFLX与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以疏水作用为主。基于实验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以EFLX为检测对象所得的结合常数远大于以BSA为检测对象的结合常数。这表明以药物为检测对象的荧光光谱法能更准确、更全面地传达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信息。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得到了紫外光谱法的验证。此外,考察了离子强度对EFLX-BSA体系的影响,通过EFLX与曙红B(EB)、盐酸柔红霉素(DH)、赫斯特荧光染料(Hoechst)的竞争实验,推测了EFLX与BSA的结合方式为沟槽式。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Se(Ⅳ)在HNO_3介质中催化KBrO3氧化罗丹明B的褪色反应及最优的动力学条件,由此建立了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Se(Ⅳ)的新方法。测定Se(Ⅳ)的线性范围为0.2~2.2μg·L~(-1),检出限为0.004μg·L~(-1)。方法用于测定栗子和蘑菇中的痕量Se(Ⅳ),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边延江  胡晓红  王虎 《有机化学》2007,27(12):1582-1585
在Nd-SnCl2-H2O体系中, 用烯丙基溴超声诱发下进行了一系列芳香醛的烯丙基反应, 室温反应50~60 min得76%~93%烯丙基化产物; 而不用超声波时同样体系中搅拌3~4 h高烯丙基醇产率为30%~86%. 该方法时间短、产率高、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5.
外加声场激励下固体细颗粒的声凝并在燃烧污染物超低排放中具有应用潜力,添加大粒径液滴有望提高细颗粒声凝并效果.本文从颗粒运动、碰撞、凝并与反弹的动力学过程出发,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建立气相中液滴与固体颗粒共存的气-液-固三相体系的声凝并模型,对外加液滴条件下固体细颗粒声凝并的过程和效果开展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相对比,验证模型可靠性.在此基础上,探究外加液滴条件下细颗粒声凝并动力学行为,考察外加液滴直径和数目浓度对细颗粒声凝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外加液滴条件下,固体细颗粒迅速与大粒径液滴凝并,形成液-固混合相颗粒,细颗粒凝并效率显著提升.外加液滴直径和数目浓度是影响细颗粒声凝并的重要因素,随着直径的增大或数目浓度的提高,细颗粒凝并效率增大,而增幅趋于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复杂颗粒系统凝并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并可为燃烧源细颗粒超低排放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胡久华  王磊  胡晓红 《化学教育》2002,23(11):12-15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要想理解掌握并应用此模式 ,需要领会其中的教学理念 ,更需要理解并掌握该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因此 ,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具有深广的意义和价值。本研究采用学生行为表现现场观测、课堂教学录像分析与认知测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初步探索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策略 ,并总结归纳了任课教师的感受体会以及学生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强调“知识结构”与“学习过程”,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把知识作为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把掌握知识、技能作为中介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理解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初中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和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造性,这一阶段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开  相似文献   
8.
胡晓红  罗敏  张驰 《化学教育》2018,39(3):79-81
借助电导率传感器探究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与解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由离子本性决定,受离子浓度等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