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翟俊峰  余登斌  刘玲  董绍俊 《应用化学》2018,35(9):1102-1106
基于媒介体的电化学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是一种灵敏、可靠的水体总毒性检测方法。 它以原位培养微生物为毒性检测受试体,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目标水体的水体总毒性变化,因此适合用于水体复合污染的评估及水质安全预警。 本文从检测原理、媒介体、微生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体总毒性在线检测仪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基于电化学媒介体法的水体总毒性在线检测仪器, 通过对比水样和标样中微生物的呼吸活性差异, 实现对水体总毒性的在线监测.毒性检测的受试体微生物为原位培养微生物.电化学检测采用三电极系统, 其中铂微阵列电极、Ag/AgCl(3 mol/L KCl)电极和金丝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对浓度为5.0、10.0和20.0 mg/L的模型毒物3,5-二氯苯酚(DCP)进行检测, 获得的微生物呼吸活性抑制率分别为24.4%、48.9%和59.2%.在连续在线监测过程中, 仪器能够对所有随机加入毒性物质(5.0 mg/L DCP)的水样输出毒性警报(以10%的呼吸抑制率为毒性报警临界值), 表明此仪器可以用于水体总毒性在线检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4.
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对保障用水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荧光假单胞菌为毒性检测的受试体,以细胞膜受损为毒性响应机理,建立了一种新颖的基于亚甲基蓝的水体急性毒性快速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亚甲基蓝可以对细胞膜受损的细胞进行染色,而不能对细胞膜结构完整的细胞进行染色,因此,当有毒性物质存在并对细胞膜产生破坏时,溶液中的亚甲基蓝会进入细胞对细胞进行染色,从而降低溶液中的亚甲基蓝浓度。通过光谱法检测溶液中亚甲基蓝浓度的变化,就可以实现对水体急性毒性的快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对3,5-二氯苯酚(DCP)、As3+和Hg2+的最低响应浓度分别为1.6,12.5和3.2 mg/L,对DCP的最低响应浓度比商业化仪器Baroxymeter低。本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结果可靠,在水体急性毒性的检测和监测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郭项雨  翟俊峰  马龙华  吴青  白桦  马强 《色谱》2019,37(2):233-238
采用热解吸-电晕放电电离技术结合离子迁移谱,研究建立了化妆品中5种禁用卡因类化合物的现场快速筛查方法。化妆品样品无需前处理步骤,样品轻轻蘸取、滴加或喷雾在采样拭纸上,置于离子源样品槽中,采用热解吸-电晕放电电离技术实现样品中待测物的热解吸和离子化,随后以离子迁移谱进行快速筛查分析。5种卡因类化合物的检出限为10~50 ng,离子迁移谱分析时间小于20 ms,整个样品分析周期不超过1 min。本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廉,适用于化妆品中卡因类禁用组分的现场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聚中性红修饰玻碳电极(PNR/GCE),运用循环伏安法(CV)对修饰电极进行表征,并以CV图中的峰电流为指标,研究了中性红浓度、扫描段数、缓冲液pH值及支持电解质NaNO_3浓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筛选了最佳聚合条件。继而借助中性红可作为电子媒介体的特性,以E.coli为模型微生物,通过考察E.coli活性与抗菌药物浓度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型体外药效检测的方法,用于抗菌药物有效性的快速检测。以中性红浓度0.5 mmol/L,扫描段数Segment 30,缓冲液pH 7.0,NaNO_3浓度0.5 mol/L为最佳电极修饰条件。选择菌悬液吸光度(OD_(600)) 0.5,反应时间40 min,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GGA,BOD~(220))为营养物质,此时检测抗菌药物有效性的灵敏度最高。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4种抗菌药物对E.coli的半数抑菌浓度分别为34.15、27.98、8.83、11.49 mg/L;作为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万古霉素对E.coli的抑菌效果较差。上述结果与经典纸片扩散法具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