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本文在Weibull分布下对飞机的某关键部件的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进行可靠性估计。并给出了部分可靠度和可靠寿命的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共溶剂-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分散螺吡喃(SP)光致变色有机凝胶薄膜(PDPGSP),采用双子型表面活性剂六亚甲基-1,6-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Gemini)调控聚合物/有机凝胶界面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薄膜光致变色行为、褪色行为、微观结构形貌、力学性能及耐疲劳性能.结果表明,PDPG-SP薄膜表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行为与类溶液的褪色行为,SP在薄膜中褪色速率与聚丙二醇(PPG)溶液相近;薄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分别高达~547和~23.5 MPa;经过10次变色-褪色循环后,薄膜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A衰减了约35%,相比以PVA1为表面活性剂(衰减约53%),耐疲劳性明显提升.Gemini有序聚集过程中头基分离力的有效阻抑,抑制了PVA/有机凝胶界面对SP的锚定,使更多SP分子分布于自由异构的有机凝胶微环境,提高薄膜褪色速率,同时可逆异构分子数量的增加,使薄膜耐疲劳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增强增韧硬质PVC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及最新的研究进展,探究了增强、增韧PVC的方法以及机理,机理包括:多重银纹,剪切屈服,剪切屈服-银纹化,逾渗,空穴。目前的改性方法包括:改性无机粒子增强增韧PVC,如微米粒子、纳米粒子、"核-壳"结构粒子、其它无机粒子;聚合物和无机粒子/聚合物以及接枝改性增强增韧PVC。  相似文献   
4.
以两个单克隆抗体及其相应的包被抗原为例,研究了棋盘格实验中包被抗原与抗体浓度组合对免疫检测中0孔吸光度值A0、IC50值和标准曲线斜率的影响.结果发现,A0和IC50值随包被抗原与抗体稀释倍数的增加而降低;斜率随抗体稀释倍数增加而降低,而随包被抗原的稀释倍数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同一抗体浓度和不同包被抗原浓度的组合中,斜率最大值出现在使板吸附达到饱和的最大稀释倍数的包被抗原浓度附近.综合实验结果确认从棋盘格实验中直接筛选最佳包被抗原、抗体浓度组合的标准是:选择使板吸附达到饱和的最大包被抗原稀释倍数为最佳包被抗原浓度,在不同抗体浓度与已选择的最佳包被抗原浓度组合中使0孔吸光度值达1.0左右的抗体稀释倍数为最佳抗体浓度.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水基润滑添加剂乳液聚苯乙烯.碳纳米管(PSt-CNTs)。透射电镜(TEM)显示PSt-CNTs粒子微观上是带小球的纳米管状形态。利用四球机测试了PSt-CNTs乳液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由于CNTs对粒子的增强作用,PSt-CNTs乳液较PSt乳液的承载能力及耐磨损能力都提高。PSt-CNTs最佳加入量为1.0%,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磨损钢球的表面形态,初步推导了其润滑机理。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足的现状,讨论了在高分子材料专业大学教育中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具体提出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工程教育建设的执行方案。并对该人才培养模式在高分子材料专业中的应用开展案例研究,最后探讨了工程教育对培养大学复合型人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虑与寿险债务匹配的投资组合的一般结构,这种结构中包含了均值-方差有效组合.本文还给出了这种结构中的资产组合的选择和匹配方法以及最优投资组合,并且可以用来确定债务的均值.  相似文献   
8.
运载火箭多表冗余捷联惯组的故障诊断与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锋  张焕鑫 《应用声学》2015,23(7):2241-2243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惯导系统的可靠性,介绍了一种多表冗余捷联惯性测量组合的故障诊断和冗余信息重构技术,对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信息采取三取二的冗余、诊断的管理策略,将故障定位到具体惯组的某个敏感轴,对故障惯组隔离后进行信息重构,实现故障情况下的导航信息的正常输出,增强了运载火箭对惯组故障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高分子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而成一门学科,高分子的合成反应与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反应密切相关,特别是高分子合成反应机理的学习中大量应用到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因此,在高分子化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有机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反应机理相关知识的关键.本文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从烯类单体聚合活性及机理、自由基聚合阻聚机理、配位聚合机理等方面以实例形式探讨了如何利用有机化学知识帮助解释高分子化学中反应活性及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