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新型可见光催化剂铁酸铋,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铁酸铋激活过一硫酸盐(PMS)去除金橙Ⅱ的影响因素与金橙Ⅱ的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值越低,金橙Ⅱ降解速率越高;随PMS浓度的增加,金橙Ⅱ去除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着铁酸铋用量增加,金橙Ⅱ去除率增大,当铁酸铋用量超过0.2g时,去除率趋于恒定;金橙Ⅱ初始浓度增加,去除率降低,但随时间增加,最终去除效果仍趋于一致;当金橙Ⅱ浓度为10 mg·L~(-1),PMS浓度为0.3 mmol·L~(-1),铁酸铋用量为0.2 g,反应时间为70 min时,金橙Ⅱ去除率可达到99.58%;金橙Ⅱ稳定降解时,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杨波  张永丽 《化学学报》2019,77(10):1017-1023
系统研究了ZVI(零价铁粉)-Fenton体系协同去除铜离子和亚甲基蓝(MB)污染物过程中, ZVI微表面发生的化学转化以及目标污染物降解机理. 分别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能谱(EDS),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 对比分析了反应前后以及不同体系之间ZVI表面结构, Fe和Cu化学转移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ZVI/H2O2体系中反应后ZVI表面腐蚀产物较多, 主要为Fe3O4和Fe2O3. 在ZVI/H2O2-Cu体系中, 虽ZVI腐蚀作用更加剧烈, 但ZVI表面残留的腐蚀产物较少, 且腐蚀产物中Fe3O4含量的占比增加. Cu 2+主要还原产物为Cu 0, 同时还伴随着CuO的生成. pH影响实验表明, ZVI/H2O2-Cu体系不仅强化了MB的降解, 有效地去除了总溶解铜离子(TCu), 同时还扩大ZVI-Fenton体系的有效pH范围(pH=2.5~5.5). 叔丁醇捕获自由基实验表明, 羟基自由基是氧化降解MB的主要活性物质. 最后针对ZVI-Fenton体系协同去除复合双目标污染物的机理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永丽  张瑞  常宏宏  魏文珑  李兴 《化学进展》2014,26(9):1492-1505
手性高烯丙基醇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不对称羰基ene反应是构建此类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在不对称羰基ene反应中的手性催化剂主要有如Mg、Ca、Sc、Ti、Co、Ni、Cu、Rh、Pd、Pt等金属与手性配体络合形成的配合物,以及一些手性有机小分子,大部分都取得了较好的催化活性与对映选择性。本文就此评述了各类手性催化剂在不对称羰基ene反应中的应用,不对称诱导反应的机理,以及催化剂分子结构及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波  张永丽  郭洪光 《化学学报》2021,79(12):1494-1501
本工作研究了水环境中残留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与溶解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腐植酸(humic acid, HA)的结合作用机理. 采用三维荧光、傅里叶红外光谱、二维相关光谱和液体核磁共振氢谱等技术进行表征分析. 结果表明, CIP和HA的结合作用会产生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 且在6 h后结合开始趋于平衡. 结合作用与HA表面的羟基、羧基以及酮基等官能团相关, 而CIP分子哌嗪环上的H质子是参与结合的主要位点. 此外, 影响因素实验表明,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 IS)对结合作用影响较小, 而pH对其影响较大, 且在pH=5时荧光淬灭率最高. 荧光淬灭率与金属离子价态呈现正相关. 通过研究水体中CIP和HA的相互作用, 对于监测研究天然水体中残留抗生素的迁移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