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0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轨道能与能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申宽 《大学化学》1998,13(5):51-51
在原子结构的教学或论述中,常出现原子轨道能与原子能级的概念,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具有完全不同涵义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在不少的论著或教材[1~3]中常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或不加区别。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极其有害的,应引起教师的注意。由Schrdinger方程处...  相似文献   
2.
倪申宽 《大学化学》1991,6(2):29-33
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迅速增强的相对论性效应是决定重元素及其化合物“反常”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众多的化学现象时,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本文试用原子轨道的主要相对论性效应来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些“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倪申宽 《大学化学》1991,6(5):27-30
自旋极化效应能够导致违反Hund规则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单重态和三重态成对出现的组态。在具有一个以上未成对电子的体系中,我们注意到动态自旋极化决定于未成对电子的相对自旋方向,并且在开壳层的单重态和三重态中动态自旋极化效应是不同的,对于这两种状态的自旋极化效应可用CI-型波函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是奇电子分子,有聚合倾向。N_2O_2是NO在低温下生成的较弱的二聚物,其几何构型可能有以下三种形式(见图1);由于氮原子上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分子不能自由绕N—N轴进行内旋转,因此可能有非环的顺式(C_(2v))和反式(C_(2(?)))构象;又由于NO是极性分子,偶极之间相互作用使得矩形(C_(2(?)))结构也是可能的,但根据振动光谱数据知,最稳定的是非环  相似文献   
5.
氮的氧化物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奇电子分子,它们的分子里有一个未配对电子,它们有聚合倾向,温度越低,聚合倾向越显著。其中二氧化氮聚合成四氧化二氮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前用来解释和预测分子的几何构型的模型很多,如价层电子对排斥模型(VSEPR模型)、Walsh规则、三中心键模型、杂化理论等。由于不同的作者,在试图关联电子和分子结构时所采用的观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在多电子原子中,将原子的状态与电子的状态相联系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原子的总轨道角动量L和总自旋角动量S偶合得到原子的总角动量J,这种偶合方式称为L-S偶合;另一种是将每个电子的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偶合先得到每个电子的总角动量j,然后再将各电子的总角动量偶合得到原子的总角动量J,这种偶合方式称为j-j偶合。实际上,L-S偶合或j-j偶合都是一种近似方法,而且是两种极端  相似文献   
8.
在H_2O_2、N_2H_4、F_2分子中,O—O、N—N、F—F键的键长分别是0.148、0.148、0.144nm,虽比C_2H_6分子中的C—C键(0.154nm)短,但其σ键键能分别是146、160、155kJ/mol,却比C—C键能(365 kJ/mol)小约2.5倍,通常称这类原子的单键键能的反常现象为“孤对键弱化效应”。传统观点认为,半径很小的N、O、F等在化合时必须相当接近才能键合,孤对电子的排斥作用阻止了其相互接近,削弱了键能,降低了键的稳定性。显然,将这种削弱效应考虑为原子间效应是不合理的。本文用键参数图解法对“孤对键弱化效应”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倪申宽 《化学教育》1990,11(3):44-45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中学化学原子结构的重点内容,也是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因此,讲好“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这一节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共价键本质的问题,早在1927年海特勒(Heitler)和伦敦(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分子结构就已经基本得到了阐明。但是,五十多年来对这个问题一直是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现代计算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