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数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校开始考虑使用基于开源软件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投入使用之前,开源教学平台一般需要进行二次开发过程,其中需要重点解决平台的可用性问题,因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发现并解决网络教学环境中的可用性问题,是促进人机交互、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开源教学平台的可用性指的是系统的有效性、效率和满意度,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可用性诉求,并以浙江大学Sakai开放学习平台为例,进行个案研究.使用了ThinkAloud、观察法和访谈法等可用性测试方法,研究结果发现,浙江大学Sakai开放学习平台主要功能人机交互设计合理,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用户使用习惯问题,部分功能存在一定的可用性问题,值得学习平台设计者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合成了含In2S3量子点玻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In2S3量子点在玻璃中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飞秒Z-scan技术详细地研究了该玻璃在800 nm处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尺寸分布在12~20 nm之间的In2S3四方晶系纳米晶已经在玻璃中形成,并且,该玻璃展示出了优异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折射率γ、吸收系数β和和极化率χ(3)分别为-2.04×10-18m2·W-1,8.26×10-12m·W-1,和1.61×10-20m2·V-2。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合成了含Cu7.2S4量子点的玻璃. 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对干凝胶样品的热分解机制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 透射电子显微镜、 X射线能量色散谱)、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选区电子衍射对 Cu7.2S4量子点在玻璃中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飞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材料在800 nm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尺寸在9~21 nm之间的Cu7.2S4纳米晶已经在玻璃中形成, 该玻璃展示出了优异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折射率(γ)、 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X(3)]分别为1.11×10-15 m2/W, 8.91×10-9 m/W和9.56×10-18 m2/V2.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乙二醛存在时脲醛树脂的控制性聚合现象.聚合微球的粒径分散在1.0~14μm之间,但当乙二醛存在时粒径集中在6.5~9.0μm;控制乙二醛的用量和比例可以调整所得微球的大小、改善微球的形貌和均匀性.添加乙二醛或增加乙二醛的比例能大幅延长沉淀反应的诱导期(延长25%以上);红外分析以及XRD分析结果证明醛基总量或甲醛比例的增加都可减小聚合产物的结晶性特征;乙二醛的存在调整了脲醛树脂的成核过程或初级粒子的生长速度,推测乙二醛覆盖了聚合物的表面或表面活性位,限制了尿素甲醛的扩散反应过程.乙二醛存在时杂化过程所得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仅为杂化微球的20%,分析结果推测杂化微球中存在氧化硅的径向含量梯度,这种梯度是氧化硅纳米粒子的杂化和脲醛树脂的聚合速度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云计算在信息时代开启了崭新的一页,目前是计算机领域研究热点,因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服务能力而备受关注.但它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缺少成熟的设计和应用模式.以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智慧教室系统的建构模型,并总结了其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制备了CuInS2纳米晶玻璃.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uInS2纳米晶在玻璃中的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飞秒Z扫描技术对该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钠硼硅玻璃中形成了尺寸分布为10 nm左右的均一的CuInS2四方晶系纳米晶. 该玻璃体现出优良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折射率γ、吸收系数β和极化率χ(3)分别为8.57×10-16 m2/W, 3.74×10-8 m/W和1.95×10-17 m2/V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