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9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XRD,~(27)Al MASNMR,IR和 NH_3-TPD等技术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水热气氛及沸石硅铝比,在水热条件下对ZSM-5沸石骨架铝的迁移和表面酸性的影响,发现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沸石表面酸性的变化和骨架铝的迁脱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00℃时骨架铝迁脱量为600℃迁脱量的80%;表面强酸中心的递减速率较弱酸中心快。提高沸石硅铝比和在碱性水热气氛中处理可以减缓骨架铝的迁脱,保留了较多的酸性中心,在酸性气氛中则骨架铝的迁脱加速。  相似文献   
2.
3.
以富马酸和十六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对苯二酚为阻聚剂、甲苯为溶剂,采用直接酯化法制备了富马酸十六醇酯单体(DHF);以富马酸十六醇酯和苯乙烯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富马酸十六醇酯-苯乙烯二元共聚物(FOS)。用IR、1H-NMR对DHF单体及FOS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张家港0# 柴油和胜利海科5# 柴油的正构烷烃分布,考察了共聚物的降滤效果,讨论了降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添加剂量为0.1%时,FOS能使张家港0# 柴油冷滤点降低6℃,胜利海科柴油5# 柴油冷滤点降低3℃;FOS对不同柴油表现出了不同的感受性;与2种商业降凝剂复配后,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作为商业降凝剂的优良助剂,FOS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汪树军 《应用化学》2002,19(1):30-33
电化学性质;对聚苯树脂炭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的研究Ⅱ.炭化产物制备的电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糖醇树脂碳化过程中五员杂环上的碳氧键首先发生断裂,使氧脱出,而剩余的双烯链状结构再进行重排,形成六员稠环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石墨微晶。测试结果还表明聚苯胺树脂中的氮在碳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其相连结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苯环相连的氮比与苯酚基相连的氮具有更强的抗热解稳定性。聚苯胺碳化产物中的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碳氢键的形式存在;另一类则是以氮氢键的形式存在。碳化产物中的氢主要是在苯的稠环结构上以碳氢键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6.
7.
ZSM-5沸石骨架铝迁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性质;对聚苯树脂炭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的研究Ⅱ.炭化产物制备的电极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合成阳离子聚电解质作为新型电极添加剂 ,考察了新型电极添加剂对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极中加入适量的新型电极添加剂可显著地提高燃料电池的放电性能。当电极中新型添加剂的含量为 1 .8%时 ,燃料电池的放电电压和电流密度都处于高峰值状态。实验结果还发现电荷密度为45%的聚电解质型电极添加剂对燃料电池放电性能的改性作用与价格昂贵的进口Nafion乳液添加剂的改性作用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在离子膜燃料电池中可采用廉价易合成的聚电解质型电极添加剂取代Nafion乳液添加剂。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La3 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 ,对其进行碳化处理 ,分析了树脂碳化产物的组成和结构 ,并进一步考察了树脂碳化产物作为二次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La3 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碳化产物与相同处理条件下的未掺杂离子的树脂碳化样品相比 ,3种非C元素H ,O ,S的含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H ,O含量有所提高 ,而S含量则有所降低。La3 掺杂的聚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在碳化过程中更易形成直径较大的层片石墨微晶结构。电化学实验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 :La3 掺杂有效地提高了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掺杂La3 的树脂碳化样品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与未掺杂La3 的树脂碳化样品制备的碳电极材料相比 ,充放电容量平均提高了约 30mAh·g-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