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595篇
化学   2604篇
晶体学   106篇
力学   121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306篇
物理学   150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284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cile construction of sulfur-rich polymers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raw chemicals is an area aggressively pursued but challenging. Herein we use common feedstocks of ethylene oxide (EO), propylene oxide (PO), and carbonyl sulfide (COS) to synthesize copoly(thioether)s which are traditionally produced from unpleasant and difficult to store episulfides. In this protocol, the EO/COS coupling selectively generates a pure poly(ethylene sulfide) (PES) with melting temperature (Tm) values up to 172°C and high yields up to 98%. The EO/PO/COS terpolymerization leads to the incorporation of soft poly(propylene sulfide) (PPS) and hard PES segments together, affording a random PES-co-PPS copoly(thioether) with the complete consumption of EO and PO. Additionally, by simply varying the EO/PO feeding ratio, the obtained copoly(thioether)s possess tunable thermal properties, Tm values in the range of 76–144°C, and excellent solubility. These copolymerizations are conducted in one-pot/one-step at industrially favored reaction temperatures of 100–120°C using catalysts of common organic bases, suggesting a facile and practical manner. Especially, the copoly(thioether) exhibits high refractive indices up to 1.68 owing to its high sulfur content, suggesting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optica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existence and asymptotic behavior for the least energy solutions of the following fractional eigenvalue problem $$\left({\rm{P}}...  相似文献   
3.
基于单相流体的概念,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了,但是关于其流动传热机理仍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竖直管内向上流动过程中,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对其流动结构和传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确凿的实验证据表明超临界流体的异常传热行为是浮升力和流动加速直接导致的,存在的估计浮升力和流动加速效应准则均是在常物性流体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假设得出的,不同的研究者采用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准则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得出的结论不一致.最后,基于拟沸腾理论分析超临界流体的传热恶化过程,提出超临界沸腾数区分了超临界流体正常传热与恶化传热的转换边界,为超临界流体流动传热研究提供新思路,超临界沸腾数对建立用于不同技术的超临界流体动力循环的最佳运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气体的压强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特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发射光谱法开展了气体压强对纳秒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特性影响的研究,探讨了气体压强对空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强度、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100 kPa空气压强条件下,空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中的线状光谱和连续光谱依赖于气体压强变化,且原子谱线和离子谱线强度随气体压强的变化有明显差别.随着空气压强增大,激光击穿作用区域的空气密度增加,造成激光诱导击穿空气几率升高,从而等离子体辐射光谱强度增大.空气等离子体膨胀区域空气的约束作用,增加了等离子体内粒子间的碰撞几率以及能量交换几率,并且使离子-电子-原子的三体复合几率增加,因此造成原子谱线OⅠ777.2 nm与NⅠ821.6 nm谱线强度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大,在80 kPa时谱线强度最高,随后谱线强度缓慢降低.而离子谱线N Ⅱ 500.5 nm谱线强度在40 kPa时达到最大值,气体压强大于40 kPa后,谱线强度随压强增加而逐渐降低.空气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均随压强升高而增大,在80 kPa后增长速度变缓.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在30 kPa时达到最大值,气体压强大于30 kPa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逐渐降低.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海拔高度的激光诱导空气等离子体特性的研究提供重要实验基础,为今后激光大气传输、大气组成分析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实例对Zeeman效应一定能推断原子的gJ值问题做了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king plant, about 30%~35% sulfur is transformed to H2S and some other sulfide, which form impurity in coal gas together with NH3 and HCN. Only 0.1% H2S containing in air can lead to die,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n desulphurization and decyanation with coal gas [1~3]. Currently desulphurization and decyanation craft technique have Dry Oxidation Technology, Wet Oxidation Technology and Liquid Absorption Technology [2] three main kinds. The…  相似文献   
8.
高功率飞秒脉冲激光器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超短激光脉冲技术发展的历程。详尽的论述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原理和一些关键技术 ,并对当今飞秒激光器研究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在分析其应用前景的基础上 ,进一步指出了这一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脉冲激光放大系统以后的发展方向是 :更短脉冲 ;追求更高峰值功率 ;连续光谱调谐化 ;向小型化乃至全光纤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BRD96N光调制吸收增强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正  侯洵  陈烽  杨青 《物理学报》2004,53(1):296-300
通过光谱响应特性实验和记录/读出图像实验,研究了基因变异型细菌视紫红质(BRD96N)分子膜对单色光的光调制特性.发现BRD96N分子膜在550nm—600nm范围内对调制光有吸收增强的现象,且对此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其调制程度有差异.利用曲线拟和方法发现550nm—60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其对应的时间常数分别为30s和5min.利用强度调制器的吸收强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60nm—600nm范围内出现图像反转的实验现象.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D96N分子膜 光谱响应 吸收增强现象 图像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纵向涡流动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染色线流动显示方法,显示并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流场。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表明不连续双斜向内肋管管内存在较强的贴近壁面的纵向涡,纵向涡沿流向可持续约一倍管径距离,并且纵向涡的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