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12篇
物理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内美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人血清中内美通的方法。用乙醚提取血清中的内美通,米非斯酮做内标,电喷雾离子化,选择内美勇母、子离子对m/z309-m/z241;内标的母、子离对对m/z430-m/z372;串联质谱采用多反应扫描监测方法,定量测定人血清的内美通。该方法测定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方法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3.5-177μg/L(r^2=-0.999);检出限0.8μg/L;进行6次平行测定,日间RSD=2.3%-13.7%,RD=4.8%-3.0%;日内RSD=5.5%-14.8%,RE=3.1%-6.7%;回收率内美通是91.0%,内标米非斯酮是90.6%。4min完成一个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确定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对生物调节和药物设计都是关键的步骤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 ,使建立蛋白质 -蛋白质复合物模型成为可能 ,为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直观和比较准确的参考 .目前的蛋白质 -蛋白质对接软件将对接的两个蛋白质看成刚性 ,并不考虑蛋白质对接时的柔性 ,即没有考虑由于界面氨基酸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界面结构的变化 .本文在直接的蛋白质 -蛋白质刚性对接的基础上 ,应用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对刚性对接的结构进行蛋白质界面的构象搜索 ,…  相似文献   
3.
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雪峰  江雷 《物理》2006,35(7):559-564
文章简要地论述了表面浸润性的基本理论,介绍了几种天然超疏水生物表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荷叶、蝉翼、水稻叶以及水黾腿,特别介绍了作者的研究小组利用从壁虎脚高黏附力获得的灵感仿生制备出一种对水滴具有高黏附的超疏水阵列聚苯乙烯纳米管材料,最后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构建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与其受体胞外结合片段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该模型的结构研究和理论分析, 对模拟肽与受体结合机制提出了新的理论解释. 根据EBP活性口袋的静电势分布, 对二聚体小肽激活剂的每条链上的部分氨基酸进行了突变, 分别用电性更强的氨基酸来代替部分疏水氨基酸, 计算结果显示, 突变后的二聚体小肽激活剂对EBP的“亲和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5.
选择一个可以形成淀粉样纤维的九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酸性和碱性的环境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个九肽的β聚集结构,并且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碱性环境下,九肽倾向于形成平行折叠结构,而在酸性环境下,九肽倾向于形成反平行折叠结构,与实验结果一致.此外,无论是构成哪种折叠,肽链都沿折叠的生长方向成左手螺旋状排布,但是相邻的肽链间的扭转角度不同,平行的扭转角小于反平行的扭转角,由此可以推断,平行的β折叠更容易形成β折叠片之间的堆积,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在碱性环境下的九肽淀粉样纤维的直径大于在酸性环境下淀粉样纤维的直径这一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酶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L-缬氨酸(L-Val)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精氨酸酶Ⅰ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精氨酸酶Ⅰ的活性口袋附近有一个较大的空穴C2,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 突变Ile156Arg缩小了空穴C2的容积, 而实验结果表明, L-Val对突变型精氨酸酶Ⅰ抑制剂的半抑制浓度(IC50)由3.06 mmol/L升高到6.26 mmol/L, 增加了1倍, 因此精氨酸酶Ⅰ可能存在一个位于空穴C2的调节位点, 并且L-Val可以结合于此干扰精氨酸酶Ⅰ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嘧啶核苷磷酸化酶在核苷合成的补救途径中能够催化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此酶存在两个结构状态(非活性开放式结构和活性闭合结构 ) .在由非活性开放式结构转变到活性闭合结构时 ,连接两个结构域的蛋白链明显弯曲 ,α和 α/ β结构域相互靠近 ,活性口袋明显缩小 .本文利用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由非活性开放式 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构出发 ,在 CVFF力场下 ,把配体分子放在活性口袋内进行整体动力学模拟 ,最终得到了与活性闭合 X射线衍射测定的结构非常相近的结构 .由此在动力学上证明了结构域的刚性移动是由配体分子的诱导作用引起的 .1 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酶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L-缬氨酸(L-Val)对野生型和突变型精氨酸酶Ⅰ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精氨酸酶Ⅰ的活性口袋附近有一个较大的空穴C2,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突变Ile156Arg缩小了空穴C2的容积,而实验结果表明,L-Val对突变型精氨酸酶Ⅰ抑制剂的半抑制浓度(IC_(50))由3.06 mmol/L升高到6.26 mmol/L,增加了1倍,因此精氨酸酶Ⅰ可能存在一个位于空穴C2的调节位点,并且L-Val可以结合于此干扰精氨酸酶Ⅰ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代谢物组学推测出精氨酸酶Ⅰ作为丁基苯酞的作用靶点的可能性, 然后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单一手性的左旋(L)和右旋(D)丁基苯酞与精氨酸酶Ⅰ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L-丁基苯酞与精氨酸酶Ⅰ形成的复合物比较稳定. 随后的酶学实验也证实, L-丁基苯酞对精氨酸酶Ⅰ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而D-丁基苯酞对其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实验研究了镜面抛光铜表面和两组不同高度镍纳米锥表面的喷雾冷却换热特性。接触角的实验与分析发现,纳米锥表面的接触角远小于抛光铜表面,且纳米锥高度越高,接触角越小。三组表面在喷雾冷却单相换热区换热性能相近,抛光铜表面换热性能略优。纳米锥表面在喷雾冷却两相换热区展现出更强的换热性能,且纳米锥高度越高,接触角越小,换热性能越好,CHF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