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百叶窗浓缩器气固两相流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以往试验基础上对百叶窗浓缩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百叶窗结构、气流等因素对浓缩器性能,即浓淡风比、阻力系数、浓缩率三个参数的影响,从而得到了优化的百叶窗结构。  相似文献   
2.
运动与变化是动态观,在解数学问题尤其是几何图形问题时,经常要用这种观念来审视或分析问题.这其实就是解题的辩证观,因为运动与静止、固定与变化等,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利用这种对立统一,就能使问题易于解决,这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200~350℃条件下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不添加额外水分的水热提质处理,并与同工况热提质样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水热提质能够获得更好的煤质改性效果,水热提质煤固定碳含量更高,但固体产率低于热提质煤;随温度提高,水热提质煤孔结构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但热提质煤孔结构无明显变化;水热处理对褐煤中含氧官能团脱除作用更强,且水热提质煤脂肪度更低、芳香度更高,内部水分对褐煤有机结构演化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孔碳实现SO2脱除和高值资源化具有耗水少、吸附剂可循环等优点,是当前重要技术方向,探究SO2在碳材料纳米空间中的吸附转化机制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前期研究表明O2存在的条件下,碳材料中SO2会被催化氧化形成SO3,但具体的吸附催化位点和氧化路径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O2碳材料锯齿形不饱和碳原子处的吸附和催化氧化路径,发现:SO2和O2在不饱和碳原子处发生化学吸附。当O2在不饱和碳原子处优先吸附时,SO2会与活化的O2反应生成SO3和化学吸附态的O;当SO2在不饱和碳原子处优先吸附时,O2会在S原子附近活化,活化后的O2会与SO2反应生成气相SO3、化学吸附态SO3。本文计算结果为用于硫资源化的高性能碳材料合成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采用SEM和低温氮吸附方法研究了碳纳米管和活性炭的表面微观形貌及孔隙结构,通过固定床研究了炭材料SO2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大孔直接暴露于表面,中孔和微孔分布于大孔内部,"聚合"是碳纳米管的重要特征;椰壳活性炭是微孔型吸附剂,煤基活性炭孔隙主要由微孔和大孔组成,碳纳米管氮吸附有明显的毛细凝聚现象,中孔和大孔是其孔隙主要组成;活性炭SO2吸附过程受物理吸附控制,碳纳米管SO2吸附不同于活性炭,同时受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控制;孔径小于0.7 mm的微孔是炭材料SO2吸附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王金格  周伟  李佳轶  丁雅妮  高继慧 《化学学报》2022,80(11):1555-1568
基于电催化的能源转化、化学品合成及污染物降解技术是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式. 一些研究已经证明, 通过简单地施加周期性切换电位的脉冲供电策略, 将会有效提升电催化性能. 本文对脉冲供电策略在电化学高级氧化、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有机电合成、电解水制氢等经典电化学体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具体分析了其对各类电催化反应性能的强化机制, 这些机制主要包括: 通过周期性更新能斯特扩散层的物质浓度以增强催化活性; 通过动态调控中间体吸附能以提高催化选择性; 通过维持催化剂表面处于非平衡状态, 避免催化剂失活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 最后, 本文展望了脉冲电催化未来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单光路冷原子吸收法在线测量气态痕量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单光路冷原子吸收在线测Hg小型实验装置,应用Hydra AA全自动测Hg仪,采用湿化学法测量吸收液中的Hg浓度,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出气体中的Hg浓度,测量结果表明渗透管渗透速率稳定。在此基础上,根据Lambert-Beer定律,通过原子吸收的方式测量痕量气态Hg的吸收强度,并与湿化学法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较好,表明单光路条件下,冷原子吸收可用于纯净气体中Hg浓度的测量,进一步的研究应当以如何提高系统适应性及抗干扰能力为主要方向,光源强度的脉动可通过监测Hg的其他谱线来消除;外界环境的干扰,例如气体中存在粉尘或吸收池镜片存在污染等,可通过光电耦合变化作用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