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物理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红外测温的试件内部缺陷的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部缺陷形状位置的识别是传热逆问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带有内部缺陷的试件建立了二维传热模型,通过有限元法求解了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试件表面的温度分布;并通过共轭梯度法,提出了根据表面所测温度分布识别试件内部缺陷形状、位置的计算方法.数值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在缺陷参数估计修正过程中无法确保参数几何关联性的局限性进行改进,并保留原算法快速收敛的特性.以二维试件内部矩形缺陷红外检测为例,采用数值实验方法比较改进前后的LM算法,分析初始假设、红外测温误差对缺陷定量识别结果的影响.数值实验表明:改进后的LM算法参数修正过程中确保了关联性的一致性;不同初始假设对缺陷识别结果的影响不大;受红外测温误差的影响,各缺陷参数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推导出了基于高斯分布的毫米波的功率分布函数,并分别根据传统的pennes方程和新提出的HBHE方程以及毫米波在动物皮肤内的传播特性,建立了33.5 GHz毫米波不同辐照强度下的大鼠皮肤的非稳态多层传热模型,在二维柱坐标下进行离散计算,得到了长时间辐照条件的温度变化规律,并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HBHE的结果与实测结果更为吻合,特别是在高功率条件辐照下,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验证该理论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脉动热管的接触角滞后和毛细滞后阻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脉动热管通常采用毛细管制造,液塞在运动过程中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随着管径、管长、充液量、传热量和工质的选择会有很大的不同,存在着毛细滞后效应的影响。本文对毛细管中单个液塞在运动过程中两个接触角和毛细滞后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触角滞后对于上述参数变化比较敏感,接触角滞后对于运行是不利的.可以通过毛细管的选取、工质的选择和充液率的改变等来消除毛细滞后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脉动热管的物理模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二维不规则形状发热型缺陷的红外识别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春利  孙丰瑞  杨立 《计算物理》2009,26(6):897-902
对带有自身发热型缺陷的试件建立二维传热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求解,研究试件表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并根据共轭梯度法提出根据试件外表面红外测温,定量识别发热型内部缺陷边界轮廓的方法.数值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对所研究缺陷类型,导热系数较小的试件识别精度较高;温度测量误差、测温点数目及缺陷轮廓初值假设对识别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检测表面最大温差越大,识别精度越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