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726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3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物理学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经验.基地传承了“科学与技术、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基地物理学科门类齐全、学风优良、师资力量雄厚的综合优势,以培养具有宽厚知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对物理理论课和物理实验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3.
活动标形法的论述首推苏步青译,佐佐木重夫著《微分几何学》,还有的著作从外微分形式引入活动标形,本文论证取曲面的正交曲率网为参数网时,曲面论的基本公式就是活动标形的微分形式,并用其分析了点啮合齿轮传动误差.  相似文献   
4.
基于化学热力学平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燃煤烟气中重金属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研究了S、Cl等元素对As、Se、Pb的形态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性气氛下,As以As2O5、As4O6、AsO等氧化物的形式存在;Se主要以SeO2形式存在;Pb在1000 K以下主要是固态PbSO4,1200 K以上为气态PbO。还原性气氛下,As在较低温度时为固态As2S2,900-1400 K以As2、AsS、AsN气体共存,2000 K以上全部转化为气态AsO。Se在1100 K以下主要以气态H2Se存在,1100 K开始生成SeS和Se2气体,1800 K时主要是气态Se和少量气态SeO;Pb在中低温时主要是PbS,1800 K以上气态Pb为主要存在形态。S在还原性气氛下增大了AsS(g)、PbS(g)、SeS(g)的比例,氧化性气氛下对As、Se、Pb形态分布基本无影响;Cl无论在氧化还是还原气氛下对As、Se影响均较小,但对Pb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在教了几乎20年数学之后,我最近决定学习并执教物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广泛地收集了有关内耗,力学谱,超声衰减方面的专著及会议文集。反映了20世纪在此领域的英文,俄文出版的书籍。也列出了历次国际会议及前苏联,乌克兰,中国的国内会议。文中包括了点缺陷,电,声子,位错,晶界,电畴等诸方面在内的内耗与力学谱工作。  相似文献   
7.
钒合金由于其低中子诱导的放射性和良好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未来聚变堆很有希望的第一壁和结构材料。因为氦可以通过放电清洗和中子嬗变产生,氦的滞留与热释放行为将是钒合金在聚变堆应用的重要课题。A.V.Veen领导的研究小组用1keV的氦离子注入到10^13-10^14He/cm^2的剂量研究了钒合金的氦俘获和热解吸机理以及预退火处理的影响。两群热解吸峰被发现,他们认为一个对应于氦,空位一杂质链,另一个对应于氦,带有钒合金原有的缺陷,如细小的析出物所俘获。既然钒合金原有的缺陷与退火处理有关,热处理对氦在钒合金中的滞留的影响是可以预期的,并且已被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改变焙烧温度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晶相结构的La2Zr2O7催化剂,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其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并利用XRD、Raman、CO2-TPD、XPS等表征手段,探究催化剂的物相结构、表面碱性以及表面氧物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从700℃逐渐升高到1200℃,La2Zr2O7催化剂结晶度不断提高,晶相发生明显变化,从无定形结构逐渐向缺陷萤石结构过渡,最终转变成烧绿石结构。焙烧温度提高促使La2Zr2O7晶相转变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碱性强度减弱,中等碱性位数量以及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氧物种O22-和O2-的相对含量不断减少,致使催化剂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不断降低。其中,无定形LZO-CP-700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9.
轻稀土B-15-C-5联吡啶三元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Ln=La—Eu)硝酸盐与苯并-15-冠-5和2,2’-联吡啶的三元配合物,并培养出La-配合物的单晶,测定了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经元素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为Ln(NO_3)_3·bipy·2H_2O·B-15-C-5。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晶胞参数:a=11.951(6),b=18.181(7),c=14.754(5);β=96.19(3)°;V=3187.0,Z=4,D_c=1.637g/cm~3。最后偏离因子R=0.035。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3个杂冠醚配体(L1:单氮杂15C5,L_Ⅱ:单氮杂18C6,L_Ⅲ:1,7—二硫杂18C6)与稀土硝酸盐的配合物:〔Ln(NO_3)_3L_Ⅰ〕(Ln=La~Pr),[Ln-(NO_3)-3L_ Ⅱ〕(Ln=La~Pr),〔HL_Ⅱ〕~+〔Ln(NO_3)_4(OH_2)_2〕~-(Ln=Nd,Sm~Er,Yb),〔Ln(NO_3)_3.L_Ⅲ’(H_2O)](Ln=La~Nd,Sm~Er,Yb),其中L_Ⅲ’表示L_Ⅲ冠醚环上的2个硫原子在与稀土硝酸盐反应的过程中被氧化为亚砜.配合物〔HL_Ⅱ〕~+[Nd(NO_3)_4-(OH_2)_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a=1.644 0(5),b=1.739 2(3),c=1.867 5(4)nm,β=107.26(2)°.Z=8,Nd~(+3)与4个二齿NO_3~-和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长链状夹心式结构;配合物〔Er(NO_3)_3L_Ⅲ’(H_2O)〕·CH_3COCH_3的晶体为P2_1/n空间群,a=0.877 2(2),b=1.817 9(7),c=1.854 0(5)nm,β=103.50(3)°,Z=4,Er~(3+)与3个二齿NO_3~-、1个水分子及2个亚砜氧原子形成配位数为9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