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物理学   9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彭少麒  苏子敏  刘景希 《物理学报》1989,38(7):1234-125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a-Si:H结中横向光生伏特效应的定态与瞬态特性。所得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非常符合。值得注意的是,按理论关系应用常规不掺杂a-Si:H特性值估算的两个重要参数(样品中的薄层电阻1/σs和传输时间Tm)均比由实验得出的值大得多。基于合理的分析。我们认为在a-Si:H层中平行于结输运的电子可能具有异乎寻常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
苏子敏  彭少麒 《物理学报》1986,35(6):731-740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a-Si:H隙态密度分布的方法——内光发射瞬态电流温度谱。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测量了辉光放电制备的a-Si:H材料的隙态密度分布。所得结果在结构上与通常的场效应法结果相似,但在数值上比场效应法结果约小一到两个数量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章佩娴  姚杰  彭少麒 《物理学报》1987,36(12):1538-1544
本文通过ESR,σDPh,SIMS和Eα等测量,对LPCVD方法生长的a-Si材料的掺杂、缺陷补偿和氢化作了研究,发现在这种材料中,虽然不存在可检测得出的氢含量,却仍然能够进行掺杂,特别是在重掺杂区,缺陷得到有效的补偿,EF向带边移动。文中基于Street最近提出的关于a-Si掺杂的新观点,用缺陷补偿和化学配位等观点解释了没有氢情况下的掺杂机理。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
彭少麒  李泽峰 《物理》1990,19(2):70-74
十多年来,非晶态半导体基本概念的更新和技术应用的进展一直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本文仅就两个最近极受重视的有关无序材料的结构与缺陷的问题(“中程序”与“浮键”)以及非晶半导体的应用发展动态作一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彭少麒  苏子敏 《物理学报》1989,38(8):1235-1244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a-Si:H 结中横向光生伏特效应的定态与瞬态特性. 所得结果表明理论与实验非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 按理论关系应用常规不掺杂a-Si:H 特性值估算的两个重要参数(样品中的薄层电阻1 / a , 和传输时间T_m均比由实验得出的值大得多. 基于合理的分析. 我们认为在a-Si:H 层中平行于结输运的电子可能具有异乎寻常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a-Si:H/a-SiNx:H多层膜光生载流子初始动力学过程,分析了非平衡载流子的热释和复合机制。实验还表明多层膜的发光衰减截止时间、迁移率边和带尾宽度随N含量呈非单调变化规律,转折发生在x=0.85附近,这很可能是由于不同N组份引起多层膜内电场和结构变化的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
彭少麒  刘国洪 《物理学报》1988,37(7):1209-1212
本文利用热释氢和红外吸收研究了H在非晶态碳(a-C:H)膜中的含量和组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样品制备时衬底温度的增大:1)H在a-C:H膜中的组态从两相结构过渡为单相结构;2)H在a-C:H膜中的含量单调减少;3)a-C:H膜中sP3/sP2键合比例单调增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用时间分辨激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a-Si:H/a-SiN_x:H多层膜光生载流子初始动力学过程,分析了非平衡载流子的热释和复合机制。实验还表明多层膜的发光衰减截止时间、迁移率边和带尾宽度随N含量呈非单调变化规律,转折发生在x=0.85附近,这很可能是由于不同N组份引起多层膜内电场和结构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First- and second-order Raman spectra of carbon nanotubes produced in helium and argon atmospheres at a pressure ranging from 11 to 92 kPa by arc discharge have been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position and bandwidth of the spectral lines depend on the kind of inert gases and their pressure. The Raman spectra of the nanotubes produced in argon gas atmosphere are much more similar to that of polycrystalline graphite than those of the nanotubes produced in helium gas atmosphere. The position and bandwidth of nanotube Raman peaks change with gas pressure in arc discharge because different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nanotubes is produced at different inert gas pressure. The Raman spectra of nanotubes produced at high pressure is much more like that of graphite than those produced in lower pressure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