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力学   16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侃  励争 《中国物理快报》2009,(12):194-197
Nanoimprint lithography is an economical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nanostructures, which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nanoindustry. However, during the process of nanoimprinting, mechanical instabilities of soft nanostructures could lead to buckling.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is problem, we analyze the buckling of one vertical elastic column under its own weigh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ritical heigh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rigid and elastic), we conclude that the approximation of considering the substrate as rigid is acceptable.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lumns with the deformation of a substrate could lead to collective buckling. Ou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show that whether the columns are elastic or rigid makes little difference for the buckling modes.  相似文献   
2.
樊金武  励争  王文彦 《实验力学》2003,18(2):145-150
在实验应力应变分析中,焦散线方法是研究奇异应力场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半无限平面受边界压缩载荷作用的问题为例,对集中力作用下的焦散线与分布力作用下的焦散线作了比较,分析了由分布载荷得到的焦散线而计算得到的载荷与施加到试件上的实际载荷之间的误差,并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振动的复合材料板的损伤检测方法,将原有的一维间隔平滑法(1D GSM,one dimensional gapped smoothing method)发展至二维(2D GSM),并进一步提出二维间隔平滑法的标准化损伤指标.与其他多数基于振动分析的损伤检测方法不同,该方法只需分析含有损伤结构的检测数据,无需结构健康时的数据或理论、计算结果作为对比信号,即可判定缺陷的存在,并能准确定位.针对由冲击造成的准各向同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中的层裂损伤,本文采用压电片阵列组合激励的方式,得到了复合材料板多频率扭转振型的同时激励,可实现快速、高效的损伤检测.通过扫描式激光测振仪测得结构在不同固定频率下的结构响应ODS(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s),利用提出的二维间隔平滑法,分析得出损伤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二维间隔平滑法可以准确地检测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冲击损伤,并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殷有泉  励争 《力学与实践》2015,37(3):376-378
以浅桁架为例, 介绍了弹性结构两类不同的失稳形态: 分岔点失稳和极值点失稳. 浅桁架失稳形态与斜杆的柔度λ和倾角α0 有关. 当α0λ < 33/4π 时为极值点失稳, 发生突跳; 否则为分岔点型失稳.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适用于复杂梁结构损伤检测的子段模态应变能法SSEM(subsectionstrainenergymethod),并分析了该方法的适用性条件.通过对变截面梁的有限元计算,以及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风机叶片缩比模型的试验分析,验证了SSEM方法确定的结构损伤指标对损伤准确定位的可靠性.该基于振动的变刚度复杂梁结构的损伤检测方法,可应用于工程实际中梁和类梁整体结构的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6.
A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for complicated beam-like structures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subsection strain energy method (SSEM), and its applicability condition is introduced. For a beam with the continuously varying flexural stiffness and an edge crack, the SSEM is used to detect the crack location effectively by numerical modal shapes. As a complicated beam, the glass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model of a wind turbine blade is studied based on an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The SSE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damage index from the measured modal parameters and locate the damage position in the blade model successfu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SEM based on the modal shapes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damages in complicated beams or beam-like structure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
小波变换理论在损伤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采用小波变换技术,对含边裂纹的悬臂梁受冲击载荷作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电测法得到的动态应变的实验结果,用Morlet小波变换处理,能够很好地确定边缘缺陷的特性。这为结构损伤检测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界面强度对玻璃微珠填充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新  励争  徐杰 《实验力学》2006,21(4):479-484
本文针对玻璃微珠填充聚丙烯这一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复合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偶联剂改性对比,研究了该聚合物复合材料在不同界面粘结状态下的宏观拉伸、冲击力学性能。此外,根据冲击破坏断面的电镜观测结果,发现复合体系的断裂和增韧机制随界面粘结强度不同而发生改变,界面改性使得材料抗冲击破坏能力得到增强。本文还采用在位拉伸过程中的细观观测方法,观测到材料在一维应力作用下,刚性粒子和基体界面的脱粘、开裂过程,分析了该复合体系细观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发现界面改性对于材料细观结构的界面脱粘和宏观屈服现象的重要影响,为发展新型复合材料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交异性动态光弹性方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海笑  励争 《实验力学》1998,13(3):334-342
文章对适用于动态研究的正交异性光弹性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详细说明了光弹性复合材料中残余双折射的确定方法;基于静态下Hyer和Liu应力-光性定律,提出了正交异性动态应力-光性定律,并对正交异性材料的动态力学参数及动态光弹性常数给出了实用的标定方法;最后,利用三个单轴压缩试件(0°,90°及45°),采用动态应变测量方法,证实了单轴应力状态下正交异性动态应力-光性定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冰  励争  刘瑜 《实验力学》2012,27(5):607-617
针对含有径向裂纹的圆环,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激励脉冲信号对基于周向导波的圆环损伤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具有径向裂纹以及没有裂纹的圆环,分别用不同宽度的脉冲信号激励,然后用ABAQUS程序数值计算其应变信号.由Gabor连续小波转换(CWT)处理上述应变信号以确定径向裂纹的位置.结果显示,脉冲宽度对确定裂纹位置的精确性有很大影响.根据圆环的群速弥散曲线,讨论了圆环上裂纹的确定方法.最后,为验证检测圆环损伤所选择脉冲宽度的合理性,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提供了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