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物理学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倪绍勇 Goetz  W 《物理》1997,26(8):463-469
光的碰撞再分布是2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研究原子碰撞过程的新技术,目前已成为研究原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的工具。文章简要介绍了碰撞再分布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实验,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基于微观sdIBM-2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值, 在最普遍的哈密顿量下, 用两组不同的核子-核子等效相互作用参数, 分别很好地再现了102Ru核的振动带能谱和转动带能谱及其演化过程. 微观和唯象的研究指认: 1) 这两种激发模式的共存区是能态8+1—12+1(即Ex=2.500—4.000 MeV); 态 8+1关键词: 微观sdIBM-2方案 形状演化 玻色子 102Ru核')" href="#">102Ru核  相似文献   
3.
102Ru核振动到转动演化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微观sdIBM-2方案和实验单粒子能量值,在最普遍的哈密顿量下,用两组不同的核子.核子等效相互作用参数,分别很好地再现了102Ru核的振动带能谱和转动带能谱及其演化过程.微观和唯象的研究指认:1)这两种激发模式的共存区是能态81 -121 (即Ex=2.500-4.000 MeV);态81 是振动模式占据优势的能态,态121 是转动模式占据优势的能态,而状态101 则是两种模式的中立能态;2)态121 是141 态退耦到态101 辐射光子相变后的中间能态;3)从基态起直到201 态的yrast态全都是集体态,而以后出现的第一个拆对顺排态很可能就是中子h11/2的两准粒子态;4)这种结构的过渡不是很剧烈的,而是通过玻色子结构常数在过渡区中不大的改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发生在同一个原子核中的、从一种高有序激发模式向着另一种低有序激发模式演化的机理和物理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被布居到高角动量态的高有序激发核,以E2跃迁方式先行退耦到yrast带,再退耦到共存区时释放了结构能,诱发价核子对耦合强度改变,重新组合出低有序的激发模式基准态,实现了基准态结构的过渡.从微观上看,这是一种既温和而又平稳的转变.并以76Sr核为例作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量子相变 yrast带结构演化 微观sdIBM-2方案 76Sr核')" href="#">76Sr核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RCHB)理论, 在NL-SH参数下, 研究了从质子滴线到中子滴线Dy的整个偶同位素链的基态特性. 首先, 计算的核结合能和核均方根半径结果, 在有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的范围内, 相当好地与已有实验数据值符合; 其次, 在中子数为N=82—126的壳层里, 在84—92, 94—126之间有明显的子壳层结构; $^{250}_{66}\rm Dy_{184}$核是中子滴线核; 在$_{\hspace{5ex}66}^{\text{240—250}}\rm Dy_{\text{174—184}}$范围内有晕核的典型特征, 这里很可能存在有巨晕核.  相似文献   
6.
童红  张春梅  石筑一  汪红  倪绍勇 《物理学报》2010,59(5):3136-3141
对于发生在同一个原子核中的转动诱导发生基准态结构的量子相变,可以理解为一种从高有序激发模式向着低有序激发模式的演化:被布居到高角动量态的高有序激发核,以E2跃迁的方式先行退耦到yrast带,再退耦到共存区(或临界点)时释放了有序的结构能,诱发价核子对耦合强度改变,重新组合出低有序的激发模式基准态,实现了基准态结构的过渡.对核量子相变的这种描述,与朗道经典热相变理论之间有了某些相似的术语和物理内涵.本文把这种理解推广到了相继的二次相变中.以182Os 核为例作了说明,并展 关键词: 量子相变 基态结构演化 Fmax方案')" href="#">微观sdIBM-Fmax方案 182Os核')" href="#">182Os核  相似文献   
7.
利用微观sdIBM-2+2q.p.方案,成功地计算出124Te核的低自旋态和部分高自旋态,特别是较成功地再现了1+1,1+2,3+1,3+2和5+1态.基于该方案推出的能量关系指认:6+1,8+1和10+1态是两质子的顺排态,解释了在实验上观察到的集体态与单粒子态共存的集体性结构,使该方案成为能从微观角度较好地描述没有明显对称性的一般核和过渡区核能谱的有力工具.探讨了两粒子的顺排态结构和拆对能量.  相似文献   
8.
转动诱发原子核量子相变的一种可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微观IBM理论,提出转动诱导出玻色子量子相变的一种可能途径:一旦原子核在受到高能激发或作快速旋转时,假如外界提供的能量足以使玻色子完成拆对顺排,则核处于集体相与单粒子态的共存相,其特征是出现较密集的能谱;假如能量不足以完成拆对或顺排,可能发生两种情况之一,当核旋转达到某个临界转动频率ωc时,或者一个高角动量的玻色子脱离“集体”而“游离”出来,或者发生一个高角动量的玻色子转变为一个低角动量的玻色子,核仍旧处于集体相;均会伴随出现光辐射,产生基态带的一条能级——相变信号.正是这类玻色子相变导致了原子核的量子相变.本物理图像统一了玻色子拆对顺排相变和退耦释放光子相变的描述.以100Pd核的14+1,14+2和14+3态的产生机理为例,对模型作了仔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76Sr核yrast带结构演化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发生在同一个原子核中的、从一种高有序激发模式向着另一种低有序激发模式演化的机理和物理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被布居到高角动量态的高有序激发核,以E2跃迁方式先行退耦到yrast带,再退耦到共存区时释放了结构能,诱发价核子对耦合强度改变,重新组合出低有序的激发模式基准态,实现了基准态结构的过渡.从微观上看,这是一种既温和而又平稳的转变.并以76 Sr核为例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0.
124Te核1+态和高自旋态能谱特征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微观sdIBM-2+2q.p.方案,成功地计算出124Te核的低自旋态和部分高自旋态,特别是较成功地再现了1+1,1+2,3+1,3+2和5+1态.基于该方案推出的能量关系指认:6+1,8+关键词: 能谱特征 拆对与顺排 微观sdIBM-2+2q.p.方案 124Te核')" href="#">124Te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