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2篇
力学   8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u/SiO2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及光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多层薄膜.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吸收光谱对Au/SiO2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及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单层Au/SiO2薄膜中Au沉积时间小于10s时,分散在SiO2中的Au颗粒随Au的沉积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沉积时间超过10s后,Au颗粒的尺寸几乎不随沉积时间变化,但Au颗粒的形状由网络状结构变为薄膜状结构.[Au(t1)SiO2(600)]×5多层薄膜在540-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强度随Au的沉积时间增加而增强.基于修正后的Maxwell-Garnett (M-G)有效媒质理论,讨论了金属颗粒的形状对等离子共振吸收峰的峰位和强度的影响.模拟的吸收光谱与实验吸收光谱形状、趋势及吸收峰位相符合.  相似文献   
2.
Au/SiO2纳米多层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质表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光学吸收强度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金属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金属颗粒相互接触,没有观察到纳米层状结构,薄膜不显示共振吸收峰特征.用修正后的M-G(Maxwell-Garnett)理论对吸收光谱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多靶磁控溅射技术制备了Au/SiO2纳米颗粒分散氧化物多层复合薄膜.研究了在保持Au单层颗粒膜沉积时间一定时薄膜厚度一定、变化SiO2的沉积时间及SiO2的沉积时间一定而改变薄膜厚度时,多层薄膜在薄膜厚度方向的微观结构对吸收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纳米层状结构的Au/SiO2多层薄膜在560 nm波长附近有明显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吸收峰的强度随Au颗粒的浓度增加而增强,在Au颗粒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复合薄膜 关键词: 2纳米复合薄膜')" href="#">Au/SiO2纳米复合薄膜 多靶磁控溅射 吸收光谱 有效介质理论  相似文献   
4.
为了开展化学知识的普及工作,中国化学会筹备组织了《化学知识丛书》编委会,并于1979年2月7日至12日在桂林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出席编委14人,列席4人。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王序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代表化学会理事会宣布聘请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张青莲同志担任《化学知识丛书》主编,袁翰青、胡秉方、胡亚东三同志担任副主编。丛书主编张青莲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与同时召开的物理、生物知识丛书编委工作会议的同志们交流了编写工作中的问题及设想。会上老专家,老教授与中青年科技人员认真、热烈地讨论了这套丛书的读者对象及编写体例,确定它是向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普及化学知识的中级科普读物,同时可供中等学校教师、科技人员和干部参  相似文献   
5.
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法对青铜生锈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制Cu-Sn-Pb合金表面上进行盐酸腐蚀,用红外反射及红外-光声光谱方法监测粉状锈(Cu_2(OH)_3Cl)的生长过程。结果发现,在酸性环境中Cu_2(OH)_3Cl生长迅速;二价铜锈的生成需通过一价铜锈(CuCl)这一中间产物;粉状锈有传染性,可通过空气由锈蚀样品传至无锈样品,锈体颗粒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强,结合热力学计算对青铜生锈机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Gas phase polymerization of 1,3-butadiene (Bd) catalyzed by supported rare earth coordination system is studied and a new kinetic model is proposed. Four elementary reactions or processes: the process of exposure and activation of potential active catalytic center, propagation, deactivation and chain transfer reaction to alkyl aluminum, are considered in this model. Some important parameters, such as monomer-consuming rate, are well expressed as the functions of macroscopic 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such as pressure, temperature, and duration. The model can simulate the whole polymerization procedure satisfactorily.  相似文献   
7.
8.
光滑拉伸试件中不同初始形状孔洞长大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具有不同硬化指数(n=0.05,n=0.1,n=0.2)的幂硬化材料的光滑拉伸试样的拉伸变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通过有限元计算和经Bridgman修正分别得到了试样变形过程中心部应力三维度随应变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控制体胞宏观应力三维度的方法,对含不同初始形状孔洞的体胞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孔洞初始形状和材料硬化特性对试样的拉伸破坏过程有重要影响;(2)Bridg  相似文献   
9.
利用晶体细观力学模型,依据组元材料的单晶体变形性质,以Al-Al2Cu自生复合材料为模型材料,用数值法模拟其拉伸和循环拉伸变形过程,得到了与有关实验结果相符的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增强相间距和循环加载过程对复合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通过考虑变形过程中组元相及其界面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研究了循环变形过程中基体Bauschinger效应对于复合材料微观变形与损伤机制的作用,结果表明,晶体细观力学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纯铝单晶体,采用偏离弹性线法定义其在潜在滑移系统在屈服应力,研究了潜在滑移系在正负两个滑移方向上的屈服及应变硬化行为。结果表明,潜在滑移系负行为的差异要远远小于动滑移系的Bauschinger效应,其正负方向的屈服应力一般均等于或略小于预应变时的最大分切应力,大大高于动滑移系的负向屈服应力,潜在滑移系和原始滑移系的相对取向及预应变的大小对单晶体潜在移系在潜在硬化的影响不大,但对其起始过渡区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