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17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本文对具有有限时滞的泛函微分方程建立了关于依照两种测度的实际稳定性的Razumikhin型判定定理,其中未采用通常的辅助函数,且可运用多个含有状态变量x的部分变元的Lyapunov函数,得出部分变远实际稳定性的判定定理,从而改进了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什么这样提出呢?理由是:函数是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在各个分支里不少地方经常用到它。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在蓬勃发展,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它和各门学科都有密切的关联,因而函数概念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  相似文献   
3.
采用5d-4f跃迁的稀土Ce3+-冠醚配合物(Ce-二环己基并-18-冠-6,Ce-DC18C6)作为发光掺杂剂,4,4'-二(9-咔唑基)联苯(CBP)为基质,设计制备了紫外发光器件:ITO/CuPc/Ce-DC18C6:CBP/Bu-PBD/LiF/Al,首次观测到峰位于376nm的Ce3+离子的紫外电致发光。通过对比器件的EL谱与Ce3+-冠醚配合物薄膜的PL谱发现,EL光谱中有部分来自Ce3+配合物中的Ce3+离子的。这种5d-4f电子跃迁的掺杂质量分数为3%时,该UV-发光器件的最大辐射功率为13μW/cm2。  相似文献   
4.
STABILITYOFSOLUTIONSOFGENERALIZEDLOGISTICDIFFERENCEEQUATIONS¥WilliamBridenandZhangShunian(张书年)(UuniversityofRhodeIsland.Kings...  相似文献   
5.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过渡金属离了三元取代钨杂多阴离子引入Zn2Al型阴离子粘土层内,得到柱撑水滑石Zn2Al(OH)6-SiW9Z3O40(Z=Ti^4+,Mo^6+)及Zn2Al(OH)6-SiW9Fe3(H2O2)3O37。ZRD及IR表明,杂多阴离子引入水滑石层间后,水滑石层内高度为1.0nm。  相似文献   
6.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5种英平诸痹灵药酒中钴、锶、锂的含量。结果表明,该类药酒中微量元素Sr含量较高,微量元素Co、Li含量较低,该结果为讨论抗类风湿药物中微量元素与治疗类风湿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7.
反胶束萃取分离生物分子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段金友  方积年 《分析化学》2002,30(3):365-371
综述了反胶束有关的概念、理论;反胶束萃取蛋白质的传质机制、选择性分离过程及工艺流程;反胶束对氨基酸、抗生素及核酸的萃取分离;反胶束与其他方法、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8.
(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添加剂聚乙二醇(PEG)、氯离子(Cl-)和电流密度对Cu的电沉积过程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制备(110)晶面全择优取向Cu镀层的电沉积条件及其形成机理. 循环伏安(CV)结果表明, PEG阻化Cu的电沉积, Cl-加快Cu的电沉积速率. XRD实验结果表明, PEG和Cl-在一定浓度范围有利于(110)晶面择优取向; 这两种不同特性的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可以制得(110)晶面全择优取向的较薄的Cu镀层; 所制备的全择优Cu镀层较稳定. 全择优取向Cu镀层形成的机理在于PEG和Cl-吸附过程联合起作用, 在不同晶粒的不同晶面进行选择吸附, 改变了晶面的生长速率及晶粒的快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