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   10篇
数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珠心算》第四册“连续进位加”。【教材分析】连续进位加这节课是在学生已学过简单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用算盘计算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为后面学习连续退位减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H2O2-Na2S2O3反应体系的反应物和中间产物进行了分离检测方法,并对此反应体系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动力学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5℃,pH 4.76时硫代硫酸盐氧化过程中出现的产物有:亚硫酸盐、连三硫酸盐、连四硫酸盐、连五硫酸盐、连六硫酸盐、连七硫酸盐和硫酸根,pH越低越易生成更高的连多硫酸盐;在氧化H2O2过量的情况下反应对硫代硫酸盐来说为一级反应,并测得了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饮料中4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味素、纽甜)的方法.样品经简单的预处理后,通过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20 m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220 nm波长下紫外检测.一次进样分析仅需6 min.4种甜味剂在0.5~20.0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在加标水平为1,10和20 mg/L时,被测物的回收率为80.5%~95.2%,相对标准偏差为0.50%~8.7%.  相似文献   
4.
稽超  孙艳艳  李秀琴  储晓刚  陈正行 《色谱》2009,27(1):111-113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饮料中4种甜味剂(安赛蜜、糖精钠、甜味素、纽甜)的方法。样品经简单的预处理后,通过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20 mmol/L磷酸二氢钠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于220 nm波长下紫外检测。一次进样分析仅需6 min。4种甜味剂在0.5~20.0 m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在加标水平为1,10和20 mg/L时,被测物的回收率为80.5%~95.2%,相对标准偏差为0.50%~8.7%。  相似文献   
5.
以BiOI纳米片为载体,毒死蜱为模板分子,对巯基苯胺为功能单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电聚合法合成毒死蜱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在印迹膜表面固定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氯化乙酰硫代胆碱(ATCl)浓度、pH值进行优化,构建了双识别型光电化学传感器。采用电流-时间法(I-t)对水样中毒死蜱(CPF)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 mmol/L ATCl,pH 7.0)峰电流强度与毒死蜱在0.02~1.0 nmol/L和20.0~200.0 n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抑制率(%) = 49.253CCPF+9.433(r2 = 0.998 6)和抑制率(%) = 0.193CCPF+57.599(r2 = 0.999 1),检出限(S/N = 3)为0.005 nmol/L。该传感器对毒死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RSD = 4.2%)和稳定性。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毒死蜱的检测,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6.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4.2%。表明该传感器在复杂样品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6.
7.
简单综述了金黄粉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以及食品中金黄粉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园园  陈晓辉  孙艳艳  毕开顺 《色谱》2007,25(3):367-370
建立了普通鹿蹄草中5种黄酮苷(金丝桃苷、异槲皮苷、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和槲皮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体积比14∶86)为流动相,在波长为350 nm处检测。在此条件下,样品中5种黄酮苷分离良好且无杂质峰干扰,低、中、高浓度下的回收率为96.3%~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普通鹿蹄草药材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精准筛选高选择性分离中药多糖的大孔吸附树脂时间冗长、操作繁琐的现状,该文构建了一种快速筛选大孔吸附树脂的预测模型.采用R语言建立大孔吸附树脂参数、葡聚糖分子量与吸附量之间的多源信息模型,利用多源信息模型快速预测和筛选对中药多糖具有最佳吸附效果的大孔吸附树脂类型.所建多源信息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01 2,P...  相似文献   
10.
以S(-I)化合物二硫甲脒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质谱(MS)为快速分析手段,对酸性溶液中二硫甲脒水解和氧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控制慢反应速度和选择合适的流动相,HPLC在物种追踪和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比其他方法(UV-vis和化学分离分析)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二硫甲脒在酸性条件下可缓慢分解成多种硫化合物,通过HPLC可确定硫脲和二氧化硫脲两种产物,同时使用HPLC-MS联用还可以检测出两个未知产物,即MS测定表明该分子量为92.28和116.36的物种分别为甲脒次磺酸和联硫氰.为了确定水解过程中二氧化硫脲的产生途径,我们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使水解分别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中进行,发现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且硫脲生成量与二硫甲脒消耗量之比都保持在1.25~1.30之间,故推断二氧化硫脲是由甲脒次磺酸歧化得到.在过氧化氢氧化二硫甲脒反应中,除了硫脲、甲脒亚磺酸、甲脒次磺酸、联硫氰和尿素之外,甲脒磺酸和硫酸根也被检测出,该氧化反应对于二硫甲脒和过氧化氢均为一级反应,在pH1.5~3.0测定了二硫甲脒水解和氧化的速率常数,表明都随pH的增加而增大.我们提出的过氧化氢氧化二硫甲脒反应机理包括二硫甲脒水解平衡和甲脒次磺酸不可逆水解的两步连续反应、二硫甲脒及氧化中间物的氧化反应和甲脒磺酸的水解反应,该机理能够有效模拟氧化反应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动力学实验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