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2篇
力学   7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60的发现,制备,结构,性质及其潜在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孙齐 《物理》1992,12(6):333-341
C60是碳的一种新的同素异型结构.本文综述了C60的发现与制备方法,C60形成的机制与其绪构特征,以及C60的性质与其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重点介绍用红外(IR)谱,13C核磁共振(NMR)谱和X射线衍射(XD)谱研究C60结构的结果,及掺杂C60固体的高温超导电性及其结构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造C_(60)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在不同压力下C_(60)晶体中的取向有序结构.利用计算出来的两个取向之间的能量差和相隔势驿,研究了热平衡时取向占有几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压力相关性.结果与实验符合.  相似文献   
3.
用电弧法制备出纳米管及纳米管束,并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其结构.观察到的纳米管管子中空,管壁平行,间距0.34nm,端部封闭;还观察到单层纳米管,洋葱球以及内包晶核的洋葱球结构,纳米管束微结构为纳米管.用扫描电镜观察,为明显的针状晶须,定向排列,晶须互相平行,平行于电场方向生长,晶须直径0.2~0.6mm,长度3~8mm.生成纳米管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掺杂碳棒中的杂质提供了晶须生长的晶核.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计及几何,材料,接触摩擦等耦合作用的高度非线性的加工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和计算分析工作,建议了非增量时-空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一维扩展过程的奇点理论并结合能量包络的随机平均法,考查“隐藏在余维2分岔点之后”的同宿分岔系统受参激白噪声影响的分岔行为。  相似文献   
6.
平面非协调动态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维硅纳米线的合成及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方法、生长机制和不同硅纳米线形态的生成机理以及硅纳米线的量子限制效应 .  相似文献   
8.
超细氧化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态金属Ca作为催化剂合成了大量的非晶SiO2纳米线阵列。这些纳米线具有高度取向性,直径分布均匀,平均约8nm,长度大于300μm。研究发现,载气的湿度对非晶SiO2纳米线阵列的生长有重大影响,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生长模型,以解释这一与传统的VLS机制不同的生长过程。对样品的光致荧光(PL)谱的测量表明,非晶SiO2纳米线阵列在蓝光波段附近存在两个很强且稳定的发射峰,它们直接与样品中的缺陷和空位有关。首次发现了一个稳定的PL峰,存在于红外波段,作为光源,非晶SiO2纳米线阵列可能会在纳米光电子器件中得到应用。由于SiO2是传统的光纤材料,单根SiO2纳米线也有希望应用于近场光学扫描显微镜(SNOM)之中。  相似文献   
9.
多层纳米碳管膜的大面积可控制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年华  葛颂  丁或  徐军  冯孙齐  俞大鹏 《物理》2001,30(11):665-667
文章介绍了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和石英基片上大面积生长多层碳纳米管膜的研究成果,通过调节生长参数,不仅可以获得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纤维,还可获得不同直径,不同图案的高度取向的碳纳米管膜,取向碳纳米管膜的可控制制备,为研究碳纳米管的物理,化学性能,特别是为碳纳米管场发射平面图像显示器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Beijing Institute ofModern Physics,简称BIMP)是由李政道教授倡议,并经国务院批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学成立.国家教委聘请李政道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兼“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陈佳洱教授担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设立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在我国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横向联合,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使“中心”逐步成为培养现代物理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开放型教学和科研基地.“中心”主要活动方式是,按精选的题目,组织国内精干的学术队伍,与国外著名学者一起,就现代物理的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组织力量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