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88篇
化学   120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CdS半导体纳米簇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 如何制备均匀分散的、能够稳定存在的CdS纳米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 原位合成了CdS纳米簇. 首先用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树形分子的配位机理, 得出G4.5和G5.0的平均饱和配位数分别为16和34, 并发现在G4.5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叔胺基配位, 在G5.0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伯胺基配位. 酯端基的G4.5的模板作用要明显优于胺端基的G5.0. 通过改变Cd2+与G4.5树形分子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CdS纳米簇. 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簇影响很大, pH在7.0左右制备的CdS纳米簇粒径小而均匀, 且溶液稳定性高. 用UV-Vis分光光度计和TEM对CdS纳米簇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TEM观测CdS纳米簇的粒径要大于用Brus公式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2.
自Chiang等[1]发现富勒醇可以清除*OH以来, C60衍生物作为自由基清除剂的研究备受关注[2,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氧自由基, 可以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其它自由基, 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4]. 及时清除过剩的O-*2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结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端基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在水溶液中结晶的影响。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树形分子存在时CaCO3是粒径为10μm的菱形方解石晶体;端基为-COONa的树形分子存在时CaCO3则是粒径为1~2μm的球形球霰石晶体;-COOCH3端基PAMAM树形分子存在时得到的CaCO3相似文献   
4.
Nd—Al双金属活性体的组成及其对共轭双烯烃的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逢束芬 《应用化学》1991,8(5):66-68
稀土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体对双烯烃配位聚合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作者曾从NdCl_3·3P_(350)~(**)-Al(i-Bu)_3体系分离出Nd-Al双金属活性体。本文从NdCl_3·3P_(350)-HAl(i-Bu)_2和Al(C_2H_5)_3反应体系中分离出一系列Nd-Al双金属活性体,用元素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活性体的组成,并综合考察了在无助催化剂AlR_3存在下从不同烷基铝获得的活性体本身对共轭双烯烃的定向聚合能力。 单体、溶剂、HAl(i-Bu)_2、Al(C_2H_5)_5及活性体的合成,聚合方法,聚合物表征均按文献[4]。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NdCl_3+FeCl_3)r phen-HA_2(i-Bu)_2体系聚合丁二烯。通过固定催化剂中稀土(或铁)含量而改变铁(或稀土)含量的方法,证明了此聚合体系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对丁二烯聚合有很高催化活性的活性中心,即能使丁二烯聚合成高顺式产物的Nd活性中心,和使丁二烯聚合成几乎是等二元(cis-1,4和1,2构型),聚合物的Fe活性中心。所得产物具确两个T_g和产物分级后可得到cis-1,4为92%和1,2含量为54%的级分,为以上结论也提供了旁证。两种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受铝比、聚合温度等的影响,稀土活性体对聚合条件比过渡金属活性体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对其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两种活性中心分别按各自的聚合机理进行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6.
CdS半导体纳米簇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 如何制备均匀分散的、能够稳定存在的CdS纳米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 原位合成了CdS纳米簇. 首先用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树形分子的配位机理, 得出G4.5和G5.0的平均饱和配位数分别为16和34, 并发现在G4.5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叔胺基配位, 在G5.0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伯胺基配位. 酯端基的G4.5的模板作用要明显优于胺端基的G5.0. 通过改变Cd2+与G4.5树形分子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CdS纳米簇. 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簇影响很大, pH在7.0左右制备的CdS纳米簇粒径小而均匀, 且溶液稳定性高. 用UV-Vis分光光度计和TEM对CdS纳米簇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TEM观测CdS纳米簇的粒径要大于用Brus公式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经典block-by-block方法的思想,构造了二维分数阶Volterra积分方程的一个修正block-by-block数值求解格式.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只需求解u(x1,y),u(x2,y),u(x,y_1)和u(x,y_2),其他未知量均不需要耦合求解.数值算例表明该格式具有较好的逼近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机械与化学结合的方法在芳烃重氮盐溶液中用金刚石刀具切削硅片,使得芳香烃分子和硅之间以共价键连接,实现了对硅片的"成形并功能化"的一步完成.研究了在大气环境如何利用金刚石刀具在硅表面加工出表面质量较好的微结构,为下一步在溶液中"成形并功能化"硅提供好的基底.在溶液中对硅表面进行可控自组装实验,初步研究了切削速度和组装时间对切削处生成自组装膜质量的影响,总结出较适合膜生长的参数.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自组装膜进行了检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自组装膜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对自  相似文献   
9.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化工恶臭污染物硫化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模拟硫化氢恶臭气体,考察了输入功率、初始浓度、气体湿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降解效果和能量效率的影响,同时对反应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研究表明:输入功率以及停留时间对硫化氢降解的影响是积极的,但能量效率随着两者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硫化氢的降解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能量效率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气体湿度增加初期,硫化氢降解率和能量效率均随着气体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气体湿度为50%时达到最大值,然而随着气体湿度的进一步增加,其降解率和能量效率反而降低。对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硫化氢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得到硫化氢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H2S=0.356 8 m3/(W·h)。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展激光选区熔化(SLM)增材制造钛合金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分别采用热模拟材料试验机、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压缩实验,并基于实验结果拟合Johnson-Cook本构模型,同时对钛合金在高温、高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铸造或锻造钛合金,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具有更细小、均匀的组织,使其屈服强度有明显的提升,且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和热软化效应。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有着较高的重合度,进一步验证了本构参数的有效性,为扩大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及其产品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