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力学   5篇
物理学   2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求解二维不可压N-S方程,对某三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第一级进行数值模拟。首先用定常计算得到了该级的稳态性能曲线,然后在级出口加上节流阀进行非定常计算,模拟压气机进入失速的整个过程,重点是先兆的发展和内部流场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阀门关到某个位置,无外加扰动,像数值误差这样的小扰动就能使压气机失速。本文还讨论了不同轴向计算域、关阀门速率等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天然气和燃烧中低热值煤气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使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某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大然气和燃烧中低热值煤气进行了比较。原本燃烧天然气的燃烧室直接改为燃烧中低热值煤气,会产生燃料射流速度太快的问题,使阻燃孔失效,火焰太长,高温燃气直接冲击下简壁出口。仅仅增大燃料喷嘴口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燃烧室内流动结构,使掺混孔起一定的作用,气膜冷却射流也将高温区抬离了下简壁。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基于[1]的理论、和[2、3]的解法提出一种离心叶轮内三元流动的改进解法,它含两层迭代计算,内层为一系列任意通流截面上沿非正交流面坐标s_1和s_2方向气动热力学方程组的迭代求解,外层为两个相关流场迭代求解,最终得包括延伸域的叶片通道三元解。解法通用于普通、分流及串列叶片叶轮。 第二部分为计算与实验比较,目的是验证发展中的三元解法,并了解和分析离心叶轮内重要的内部流动现象,即无粘解法的适用范围,流面的翘曲,及通流截面是的二次流谱。  相似文献   
4.
喘振主动控制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线性控制理论,对实际喘振主动控制所涉及的理想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描述、状态反馈形式和离散化处理等概念进行了阐述。依据实际测量的动态输入、输出数据,对实际压缩系统的主动控制模式实施了离线动态辨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了叶轮机械气体流面上运动方程组的矛盾型方程组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正、反问题之间的求介等价性,并介释了与方程类型判据不一致性存在矛盾的原因;对三维流动方程组和流线曲率法方程组的类型判据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压气机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某低速轴流孤立压气机转子中非定常叶顶间隙流的流动特征和频率特性。结果显示转子顶部区域的压力脉动主要来源于叶顶泄漏涡的非定常波动。波动的具体形式表现为泄漏涡瞬态空间位置、尺度和形态的周期性变化,波动频率为1266 Hz。  相似文献   
7.
低压离心压缩系统喘振发生过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离心压缩系统喘振实验台上,通过系统各位置及沿叶轮出口圆周上压力波动进行的动态测量,对进入及退出瑞振时的瞬态特性进行了实验观察.实验发现系统的喘振首先发生在储气容腔内,并由下游向上游发展,在此过程中喘振幅度从容腔至进口管呈减小的趋势,且发生时间也逐渐落后.此外,还对喘振的形成和退出过程及其相应特性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求解三维不可压N-S方程,对三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第一级的孤立转子进行数值模拟,在出口加上节流阀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得到了失速先兆的特性,并且与压气机失速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与实验的特性线符合较好,单转子三维计算与压气机三级实验中第一级转子在失速先兆和失速团的特性一致。并且数值失速过程中动叶通道内部动态压力的变化与实验结果也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小波的方法对一台三级、低速、轴流压气机的动态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所分析的数据点的范围从压气机发生旋转失速前1000转开始,分析结果表明:失速前扰动的出现是间歇性的,即扰动出现、发展、消失、再出现、再发展、再消失。将所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传感器信号一起分析,失速前扰动形成的团沿圆周方向旋转。而且,越接近失速点,失速前扰动团沿圆周方向传播的距离相对越长。同时,表明结构的不均匀产生在第七传感器和第一传感器之间。  相似文献   
10.
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先兆特征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低速轴流压气机旋转失速先兆特征进行了分析.观测到动叶进口处模态波型失速先兆沿周向的结构变化特征和相位移动特征;比较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先兆发展规律;采用改变节流阀速率的方法,观测了外部激励对模态波发展的影响;从实时捕捉失速先兆的目的出发,对失速前期低频信号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