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68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借助电子转移催化反应的方法,用电子给予体1,4-二锂四苯基丁二烯将惰性的三溴氟甲烷活化,并与之发生反应,产物1,4-二氟四苯基苯的结构经MS、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并以分子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构象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SCF-MNDO方法进行计算, 获得了二氯卡宾与苯甲醛反应所形成的二卤羰基ylide中间体各异构体的构型、能量、电荷分布及其它有关数据, 并根据计算结果研究了ylide各异构体的不同化学行为, 进一步探讨了二卤卡宾与苯甲醛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废弃汽车外轮胎热解后的副产物轮胎热解焦(Tyre pyrolysis char,TPC)为原料,利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以轮胎焦为载体的负载型Ni/TPC催化剂,采用EDX、SEM、XRD、TG、BET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同时使用管式炉测试了Ni/TPC催化剂在秸秆热解燃气重整中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热解温度、保温时间、镍负载量及催化时间对秸秆热解燃气重整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C富含焦和金属,Ni/TPC催化剂分散均匀,热稳定性好,比表面积为62 m2/g。催化剂活性测试显示,Ni/TPC催化剂用于作物秸秆热解燃气重整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可显著提高燃气中可燃气体含量;热解温度在750℃、保温时间10 min、30%的Ni负载量时Ni/TPC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高,连续使用850 min后,燃气中的H2含量仍相对提高到50%以上,长时间使用后活性结构由Ni3ZnC0.7转变成FeNi3,催化活性依然较强且趋于稳定,TPC可以作为良好的新型镍基催化剂载体。  相似文献   
4.
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对磷的吸附行为。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经氧化锆修饰后仍具备介孔结构;氧化锆粒子可均匀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锆粒子的粒径越小,氧化锆对磷的标化平衡吸附量越高,吸附速率越快。磷在氧化锆-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属于优先吸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降低离子强度和溶液pH可促进磷的吸附,共存离子对磷吸附具有抑制作用,影响顺序依次为F->NO3-≈SO42-,其中F-影响最大,NO3-和SO42-次之。  相似文献   
5.
采用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Ce(1,3,5-BTC)(H2O)6为前驱体浸渍Cu2+离子后焙烧得到CuO/CeO2催化剂(B系列),并应用于富氢气氛中CO优先氧化反应(CO-PROX).通过与CuO/CeO2催化剂(A-600)对比发现,不同的MOFs前驱体对催化剂铜活性物种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氛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均证明B系列催化剂表面铜有聚集现象,由此增加了催化剂的抗H2O和CO2性能.  相似文献   
6.
7.
8.
荧光光谱在蛋白质分子构象研究中的应用(杨家祥 张元慧 陈真龙 刘清亮)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设计的研究进展(成峰 柳红 罗小民 蒋华良 沈竞康 陈凯先)   渗透汽化分离芳烃/烷烃混合体系的研究进展(杨立明 徐利文 郭勇)   光敏异构化智能生物开关的研究(原义光 庄云龙)   液相组合化学研究进展(肖远胜 万伯顺 梁鑫淼)   可逆热色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朱传方 徐汉红)   强化气流两相传质的研究进展(成弘 周明 余国琮)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文震 党志 余德顺)   噪声在非线性体系中的作用研究现状(张季谦 朱振明 辛厚文)   反铁电性液晶化合物研究现状(范星河 周其凤)   置换色谱及其在生物分子分离纯化中的研究进展(祁彦 黄骏雄)  相似文献   
9.
我刊副主编、兰州大学教授叶开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10月20日15时30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2岁。叶开沅先生是我国著名力学家。曾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甘肃省科协常委。叶开沅先生于1926年5月19日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师从钱伟长院士先后在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任教。1959年,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到兰州大学任教。“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不公正待遇并未使他灰心,生活中的不幸也未使他屈服…  相似文献   
10.
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300~1 100 ℃时,由程序控温电加热水平陶瓷管反应器在N2气氛和模拟气氛下,对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能够高效地还原NO。在N2气氛中,温度高于900 ℃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的脱硝效率超过95%。在模拟烟气条件下,当温度超过900 ℃,且过量空气系数小于1.0时,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效率能够达到90%以上。相同条件下,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脱硝效率高于甲烷的脱硝效率。SO2对乙烷在金属铁表面还原NO的效率影响可以忽略。对反应后的铁样品的组分进行了XRD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模拟烟气条件下NO的还原通过乙烷的再燃脱硝和金属铁直接还原两个机理完成。金属铁直接还原NO时生成的氧化铁则被乙烷还原为金属铁,从而使得金属铁能够持续对NO进行直接还原。乙烷再燃还原NO的中间产物HCN被氧化铁氧化为N2,同时氧化铁也被HCN还原为金属铁。这一过程增强了NO的持续还原反应,同时避免了在燃尽时HCN二次氧化重新生成NO,从而保证了较高的NO还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