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化学   60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CdS半导体纳米簇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 如何制备均匀分散的、能够稳定存在的CdS纳米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 原位合成了CdS纳米簇. 首先用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树形分子的配位机理, 得出G4.5和G5.0的平均饱和配位数分别为16和34, 并发现在G4.5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叔胺基配位, 在G5.0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伯胺基配位. 酯端基的G4.5的模板作用要明显优于胺端基的G5.0. 通过改变Cd2+与G4.5树形分子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CdS纳米簇. 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簇影响很大, pH在7.0左右制备的CdS纳米簇粒径小而均匀, 且溶液稳定性高. 用UV-Vis分光光度计和TEM对CdS纳米簇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TEM观测CdS纳米簇的粒径要大于用Brus公式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2.
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甲磺酸体系中,将具有较好紫外吸收性能的3,4,5—三甲氧基苯甲酸分子键接到甲壳素的分子链上,制得了3,4,5—三甲氧基苯甲酰甲壳素。采用红外光谱、^1H-NMR、广角X—射线衍射、紫外光谱等表征方法对改性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对改性产物的紫外光谱表征发现产物具有一定的吸收紫外线能力。产物在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3.
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结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端基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对CaCO3在水溶液中结晶的影响。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没有树形分子存在时CaCO3是粒径为10μm的菱形方解石晶体;端基为-COONa的树形分子存在时CaCO3则是粒径为1~2μm的球形球霰石晶体;-COOCH3端基PAMAM树形分子存在时得到的CaCO3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和热重分析在树形聚酰胺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了聚酰胺胺树形分子合成工艺条件,采用HPLC和热重分析(TG)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合成的树形聚酰胺胺进行分析与表征;HPLC的分析表明,在各不同代的目标化合物中,均有反应物单体存在,在高代产物中除了含有少量反应物外,还有少量的低代数分子;TG分析表明,产物中小分子反应物占的比例很少,一般为2%-3%左右,如果将减压蒸馏后的产物重新进行真空干燥,对半代树形大分子,能进一步有效除去小分子反应物,而对于整数代树形大分子,则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CdS半导体纳米簇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 如何制备均匀分散的、能够稳定存在的CdS纳米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模板, 原位合成了CdS纳米簇. 首先用UV-Vis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与树形分子的配位机理, 得出G4.5和G5.0的平均饱和配位数分别为16和34, 并发现在G4.5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叔胺基配位, 在G5.0PAMAM树形分子中Cd2+主要与最外层伯胺基配位. 酯端基的G4.5的模板作用要明显优于胺端基的G5.0. 通过改变Cd2+与G4.5树形分子的摩尔比可以得到不同粒径的CdS纳米簇. 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簇影响很大, pH在7.0左右制备的CdS纳米簇粒径小而均匀, 且溶液稳定性高. 用UV-Vis分光光度计和TEM对CdS纳米簇的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TEM观测CdS纳米簇的粒径要大于用Brus公式的估算值.  相似文献   
6.
以聚酰胺-胺树形分子为模板制备了分散好、尺寸均匀的CdS量子点,并用分光光度滴定法研究了Cd2+、Zn2+、Pb2+、Cu2+、Mn2+几种金属离子对其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发现不同离子对CdS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不同:Cd2+和Zn2+使量子点荧光增强,Pb2+、Cu2+和Mn2+使其荧光有不同程度淬灭。这归因于金属离子对CdS量子点表面的修饰作用。Cd2+能减少由S2-悬键构成的非辐射复合中心,增强树形分子对量子点表面缺陷的钝化作用,并能在量子点周围形成类肖特基能垒,从而显著增大CdS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效率。由于ZnS与CdS的晶格参数非常接近,Zn2+能起到与Cd2+类似的作用,使CdS量子点的发光效率大大增强。Pb2+和Cu2+能取代Cd2+在CdS量子点表面生成窄带隙的壳层,对其发光有很强的淬灭作用。由于块体PbS的带隙比块体CuS窄,故Pb2+的淬灭能力强于Cu2+。Mn2+能破坏Cd2+与PAMAM树形分子的配位键,降低树形分子对CdS量子点表面缺陷的钝化作用,且其本身在量子点表面构成了新的荧光淬灭中心,但Mn2+也能形成较弱的类肖特基能垒,故对量子点的发光淬灭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7.
以分子末端带有多官能度活泼端基的PAMAM等为原料 ,通过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类新型体型缩聚物 .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XPS)对制备的体型缩聚物进行分析 ,利用其化学分析电子光谱 (ESCA)中碳元素价态的拟合数据判断体型缩聚反应进行的程度 ,数据表明酯基碳 (—COO)拟合峰已基本消失 ,说明其与氨基缩合反应转化为酰胺基 (—CON) ,且反应进行的比较彻底 .通过体型缩聚物在乙醇、正己烷、甲苯、氯仿、异丙醇、乙酸、甲酸、去离子水中进行溶胀试验 ,发现其在甲酸作为溶剂体系中的溶胀比出现最大值 ,根据溶度参数的意义估测体型缩聚物的溶度参数约为δ2 =2 7 6 (MJ m3) 1 2 (即甲酸的溶度参数 ) .对原料PAMAM以及制备的体型缩聚物进行DSC分析 ,发现制备体型缩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g)有了较大提高 ,从初始原料PAMAM的负值提高到 4 8℃左右 .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热法,以聚酰胺-胺(PAMAM)树形分子为稳定剂,分别制备了Bi_(25)FeO_(40)和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BET)和超导量子干涉磁强计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2种颗粒均为球形,尺寸均匀,粒径小于10 nm.当原料中Bi~(3+)/Fe~(3+)摩尔比为25∶1时,产物为Bi_(25)FeO_(40)纳米颗粒;Bi~(3+)/Fe~(3+)摩尔比为1∶1时,产物为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与Bi_(25)FeO_(40)纳米颗粒相比,Bi_(25)FeO_(40)/α-Fe_2O_3复合纳米颗粒的带隙变窄,对可见光吸收范围变宽,饱和磁化强度和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这是由于复合颗粒中的α-Fe_2O_3具有超顺磁性,且两相界面存在的异质结构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迁移,提高催化活性.2种纳米颗粒均可磁性回收,重复使用3次后催化活性下降较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系列无机纳米粒子(凹凸棒土和/或二氧化硅)与有机磷酸盐类成核剂(NA11)复配的复合成核剂.研究了复合成核剂对聚丙烯力学性能与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OM)、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等对复合成核剂在聚丙烯中的分散和对结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且对复合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成核剂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改善明显,聚丙烯的刚性迅速增加,其中三元成核剂对聚丙烯刚性的提高更显著,该成核剂在0.2%用量下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改善效果,相当于同等添加量下纯NA11的改性效果.微观形态研究表明三元复合成核剂体系中,三组分形成了相互隔离的分散状态,使有机成核剂和无机纳米粒子可以在聚丙烯基体中实现良好分散.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酸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精四氯化钛中痕量三氯乙酰氯(CCl3COCl)的方法.四氯化钛样品与2 mol/L HCl按体积比1∶4水解平衡后,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去除溶液中Ti4+,V5+和Fe3+等金属离子,用Ag2O沉淀法降低水解溶液中Cl-浓度,水解溶液通过H型阳离子交换柱和水系滤膜,离子色谱法测定溶液中三氯乙酸(TCAA),据TCAA与CCl3COCl摩尔量守恒计算样品中CCl3COCl含量.结果表明,共沉淀溶液pH值在9.0~10.0范围内,可将目标金属离子基本去除完全;加入Ag2O降低溶液Cl-浓度后,溶液中Cl-,NO3-和SO42-的浓度对水解溶液中TCAA的色谱法峰无影响.本方法对精四氯化钛样品中CCl3COCl的定量限为1.20 μg/g,低于俄罗斯精四氯化钛中CCl3COCl允许限值(5μg/g);方法加标回收率在84.1% ~87.3%之间,共沉淀时溶液pH值的轻微变化对回收率无明显影响,分析结果稳定可靠;方法用于5个平行样品中CCl3COCl含量测定(45.6,37.9,40.8,38.9和43.5 μg/g),相对标准偏差7.7%,方法精密度较好.方法满足精四氯化钛中CCl3COCl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