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化学   4篇
物理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增敏化学发光同时测定VB1和V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维生素B1(VB1)、维生素C(VC)对鲁米诺(Luminol)和铁氰化钾(K3[Fe(CN)6])化学发光反应的增敏作用原理,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柱后化学发光检测VB1与VC的新方法。当在鲁米诺中加入KBr时可以大大增敏该反应。本法已成功运用于蜂蜜和复合维生素片中VB1与VC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IS-RP-HPLC法快速测定杉科植物中有机酸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传统化学法测定有机酸易受干扰,误差大,且每次只能测一种有机酸;薄层色谱法定量精度差;气相色谱法往往需要衍生步骤,繁琐且影响分析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简便,已被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天然物中有机酸的测定。目前杉科植物中有机酸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未见报道。草酸、酒石酸、L-苹果酸、莽草酸是池杉、落羽杉(杉科植物)的代谢中间物。本实验采用离子抑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IS-RP-HPLC)方法快速测定了池杉、落羽杉中有机酸。该法所用试剂简单易得、操作简便迅速、分离不需梯度洗脱,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理想,方法的线性范围宽、重现性…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羊肉组织中胺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采用氟罗里硅土固相萃取柱(1000 mg/6 mL)进行固相萃取。以Shim-pack VP-ODS(200 mm×4.6 mm)柱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95:5(V/V),流速为0.7 mL/min。胺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分别在0.01~6.40μg/mL(r=0.9999)和0.068~7.20ug/mL(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01μg/mL和0.002μg/mL,胺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回收率为90.2%~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2.3%~4.0%。该方法可作为羊肉组织中胺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含量监测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番莲果中嘧霉胺残留的SPE-RP-HPLC降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番莲果中嘧霉胺的残留降解分析的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 1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1%冰乙酸=90:10(V/V),流速为0.4 mL/min,进样量20μL.嘧霉胺在0.0760~21.20 mg/L(r=0.9964)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 mg/L,嘧霉胺的回收率为85.6%~102.3%,相对标准偏差0.89%~2.7%.方法可作为西番莲果中嘧霉胺含量监测的控制方法.同时,还对嘧霉胺由西番莲果皮向西番莲果肉的迁移,在西番莲果体上的降解动态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三峡水库库尾水域中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分布及其在水库水位定期涨落影响及变化规律,尤其是浮游藻类对库区水质状况的影响机理,选择了三峡水库回水区末端,即重庆朝天门至下游太洪岗约50 km水域的6个代表性的断面,在库区水位由最高蓄水水位稍落的开始阶段,即水华的敏感期2012年3月、4月、5月,采集各个断面水体中的水样,获得了三峡水库末端回水区域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的初步信息,并将其与同时段水体的水质参数和溶解有机质(DOM)的三维荧光光谱(EEM)特性的进行了相关性拟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水华敏感期,其回水末端优势藻有属蓝藻门的蓝纤维藻、属绿藻门的小球藻、属硅藻门的直链藻和舟形藻,藻密度分别在0.40~0.56×106,1.9~0.8×106,0.36~0.25×106,0.42~0.15×106 cells·L-1;此外在少数断面鱼腥藻、席藻、刚毛藻、羽纹藻和卵形藻,优势藻密度的变化规律与DOM中类蛋白质荧光峰强度、呈显著相关。为便捷检测水华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