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0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贺海鹰  赵成学 《化学学报》2003,61(11):1803-1808
变温ERP研究揭示氟烷基化富勒烯C_(60)(R_f)_n与四(N,N-二甲基)氨基乙烯 (TDAE)间稳定的电荷转移络合物TDAE-C_(60)(R_f)_n的居里温度高达190K[R_f = C_3F_7,H(CF_2)_4]。而非氟烷基化络合物TDAE-C_(60)的相应值仅为16.1K。 这种铁磁性可能是络合物分子中氟烷基化富勒烯多价阴离子基在相应居里温度下具 有某种有序排列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了C60 与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反应 ,通过变温EPR测试证实了此反应的自由基加成机理 .用色谱分析并结合产物的19FNMR结构鉴定 ,首次发现由于加成过程中发生的全氟烷基自由基的 β Scission ,生成了新的氟烷基自由基 ,从而生成了多种氟烷基化的C60 .表面性能研究发现氟烷基化的C60 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性 .总之 ,利用C60 与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反应 ,成功地对C60 进行了全氟烷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3.
4.
由多氟烷基碘化物对烯胺的氟烷基化反应,合成了6种α-氟烷基酮和3种α-氟烷基醛并完成了它们的UV、IR、MS、1~HNMR和(19)~FNMR结构鉴定及元素分析。通过活泼中间体的自旋截捕和抑制实验,揭示了本反应的单电子转移机理并发现SmI_2的四氢呋喃溶液可催化本反应,使反应时间缩短、含氟酮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贺海鹰  赵成学 《化学学报》2003,61(5):736-741
深入研究了C60与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反应,通过变温EPR测试证实了此反应的 自由基加成机理.用色谱分析并结合产物的^19F NMR结构鉴定,首次发现由于加成 过程中发生的全氟烷基自由基的β—Scission,生成了新的氟烷基自由基,从而生 成了多种氟烷基化的C60.表面性能研究发现氟烷基化的C60具有优良的疏水、疏油 性.总之,利用C60与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反应,成功地对C60进行了全氟烷基化修 饰.  相似文献   
6.
The reactions of enamines (1a-b,4,6) with fluorinated acyl chlorides (2a-d) produced fluorinated 1,3-diketones (3a-f) and 1,3-keto-aldehydes (7a-c) in good yields as well as byproducts fluorinated acylamides (5a-c).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actions involve nucleophilic attack by the C-atora and/or N-atom of the enamines on acyl carbon of the fluorinated acyl chlorides.  相似文献   
7.
全(多)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化学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含氟新试剂全(多)氟酰基过氧化物的合成、热分解及其与富电子芳香族受物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的机理。并简要地介绍了它作为对芳环、芳杂环有效的全氟烷基化试剂及烯烃聚合的引发剂在合成含氟功能化合物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由多氟烷基碘化和的对烯胺的氟烷基化反应,合成了6种α-氟烷基酮和3种α氟烷基醛并完成了它们的UV、IR、MS、HNMR和^19FNMR结构鉴定及元素分析,通过活泼中间体的自旋截捕和抑制实验,揭示了本反应的单电子转换机理并发现SmI2的四氢呋喃溶液可催化本反应,使反应时间缩短,含氟酮产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氟烷基化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氧化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氟烷基化改性  相似文献   
10.
贺海鹰  蒋锡夔 《中国化学》1999,17(2):171-183
Preparation of twelve 1-methyl-2-formyl-5-substituted pyrroles (2a-1), with five of them as new compounds, is described. Their derivatives, i.e., 1-methyl-2-formyl-5-substituted pyrrole phenyl hydrazones (3a-1) and 1-methyl-2-formyl-5-substituted pyrrole (4-nitrophenyl) hydrazones (4a-1) are all new compounds. They have also been prepared and further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