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热重分析及原位红外光谱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了三价铬和丙二酸形成的配合物[Cr(C3H2O4)(H2O)][Cr(C3H2O4)2(H2O)2]·4H2O的热解过程,提出了室温至400℃下的详细热解途径.基于多种实验结果,分析了螯合物中六员环的化学键断裂方式,并由配合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利用热重分析及原位红光谱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了三价铬和丙二酸形成的配合物[Cr(C3H2O4)(H2O)4][Cr(C3O4)2(H2O2)].4H2O的热解过程,提出了室温至400℃下的详细热解途径。基于多种实验结果,分析了螯合物中六员环的化学断裂方式,并由配合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O)4_M}_xM′S_4]~(2-)[X=1,2;M=Mo(O),W(O);M′=Mo(Ⅵ),W(Ⅵ)]系列簇合物的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v_(c—o),v_(M(Ⅵ)—S(b))[S(b):桥基S],v_(M(Ⅵ)—S(t))[S(t):端基S],v_(M(o)—c),δ_(M(O)—C—O)进行归属外,着重讨论v_(M(O)—S(b)),v_(M(O)-M(Ⅵ))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v[v_(M(Ⅵ)—S(b))(—v)_(M(O)—S(b))]与M(0)→M(Ⅵ)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在[(CO)_(4-)MS_2MoS_2]~(2-),[(CO)_4MoS_2MoS_2Mo(CO)_4]~(2-)中S(b)一M(0)电荷迁移与M(0)-MO(Ⅵ)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在[(CO)_4MS_2WS_2]~(2-)中S(b)→W(Ⅵ)与M(O)→W(Ⅵ)电荷迁移、S(t)→W(Ⅵ)与M(0)→W(Ⅵ)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Fe_3(μ_3-O)(μ-O_2CH)_6(H_2O)_2(O_2CH)]·2H_2O(简称)在乙炔、水汽体系中的反应行为。发现当温度高于220℃,脱落部分配体的具有活化乙炔进行加成反应的性能。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此反应过程进行了跟踪探索,报道了产物的定性及半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CO)4M}xM'S4]^2^-[x=1,2; M=Mo(0), W(0); M'=Mo(VI), W(VI)]系列簇合物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νc-o, ^νM(VI)-s(b)[S(b):桥基S], ^νM(VI)-s(t)[S(t): 端基S], ^νM(0)-c, ^δM(0)-c-o进行归属外, 着重讨论^νM(0)-s(b), ^νM(0)-M(VI)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ν[^νM(VI)-s(b)─^νM(0)-s(b)]与M(0)→M(VI)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CO)4^-MS2MoS2]^2^-, [(CO)4MoS2MoS2Mo(CO)4]^2^-中S(b)→M(0)电荷迁移与M(0)→Mo(VI)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 在[(CO)4MS2WS2]^2^-中S(b)→W(VI)与M(0)→W(VI)电荷迁移、S(t)→W(VI)与M(0)→W(VI)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 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簇合物[Et4N]2[Mo2(CO)8(μ-SPh)2](1)、MO2(CO)8(μ-SPh)2(2)、MO2-(CO)6(μ-SPh)2(CH3CN)2(3)、Mo2(CO)6(μ-SPh)2(PPh3)2(4)的红外和共振Raman光谱。分别对它们的特征振动频率进行了归属。研究了Mo2(CO)6(μ-SPh)2L2中L的σ给体强度和π受体强度对影响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3中CH3CN的π受体强度和4中PPh3的σ给体强度对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2、3、4中L的σ效应对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标题化合物在N2中的反应行为。发现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能使乙酸分别转化为丙酮和甲烷。它们对乙酸的丙酮化反应活性顺序:[V3OAT]>[VFe2OAT],[V2CrOAT]>[Fe3OAT],[VCr2OAT]>[Cr3OAT][OAT=(μ3-O)(μ-O2CCH3)6(THF)3]。它们对乙酸的甲烷化反应活性顺序:[Cr3OAT]>[VCr2OAT],[V2CrOAT]>[V3OAT]>[VFe2OAT],[FeO3OAT]。对乙酸的丙酮化反应活性[Fe3OAT]明显低于[Fe3OAH][OAH=(μ3-O)(μ-O2CCH3)6(H2O)3]。对乙酸的甲烷化反应活性[Cr3OAT]也明显低于[CrOAH]。并对上述[Fe3OAT],[Cr3OAT]与[Fe3OAH],[Cr3OAH]之间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系列三核羧酸配合物 [M3O(O2 CCH3) 6(THF) 3]X (M3=Cr3,X =ClO4;M3=Cr2 V ,CrV2 ,V3,X =M Cl5(M 统计为 2 /3Cr+1 /3V) ,etc)的快原子轰击质谱 (FAB MS)研究 ,在V3和Cr3两个同三核配合物中 ,V配合物易脱RCO ,而Cr配合物更易脱RCO2 。在Cr2 V和CrV2 两个异三核配合物中观察到重组反应 :Cr2 V除 [Cr2 V]还生成含有 [Cr3]重组生成的碎片离子 ,CrV2 除 [CrV2 ]则生成含有 [Cr3],[Cr2 V],[V3]等其它三种重组碎片离子。充实了前文所探讨得重组原因和规律 ,根据重组反应 ,确定了金属离子反应速率顺序为Cr >V。根据所脱落的碎片 ,初步探讨了此类三核羧酸配合物催化羧酸脱羧成酮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研究标题化合物在N2 中的反应行为。发现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能使乙酸分别转化为丙酮和甲烷。它们对乙酸的丙酮化反应活性顺序 :[V3OAT]>[VFe2 OAT],[V2 CrOAT]>[Fe3OAT],[VCr2 OAT]>[Cr3OAT][OAT =(μ3 O) (μ O2 CCH3) 6(THF) 3]。它们对乙酸的甲烷化反应活性顺序 :[Cr3OAT]>[VCr2 OAT],[V2 CrOAT]>[V3OAT]>[VFe2 OAT],[FeO3OAT]。对乙酸的丙酮化反应活性[Fe3OAT]明显低于 [Fe3OAH][OAH =(μ3 O) (μ O2 CCH3) 6(H2 O) 3]。对乙酸的甲烷化反应活性 [Cr3OAT]也明显低于 [CrOAH]。并对上述 [Fe3OAT],[Cr3OAT]与 [Fe3OAH],[Cr3OAH]之间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