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无溶剂微波合成法制备了两种新颖的取代噻吩基修饰吡啶酰胺分子吡啶-2,6-二[N-(2'-噻吩基甲基)甲酰胺](L1)和吡啶-2,6-二[N-(2'-噻吩基乙基)甲酰胺](L2),其合成过程无需溶剂,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节能环保。通过元素分析、1H-NMR、13C-NMR、IR及UV等表征手段对目标化合物L1和L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确认,对化合物的核磁谱线、红外特征吸收峰及紫外最大吸收峰进行了归属分析,丰富了吡啶酰胺类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吡啶-2,6-双酰胺配体2,6-双[N-(5′-羟基-3′-氮杂戊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吸收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与确认,经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组成为C30H46N10010Co2·4H2O·4CH3COONa,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配位前后...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丙二硫醚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分子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以此为配体与镍(Ⅱ)作用得到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分析方法确定了镍(Ⅱ)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比较分析了配位前后的游离配体与配合物的红外及紫外吸收光谱,采用紫外光谱滴定法对配体L1与Ni(Ⅱ)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并进行金属离子液膜传输实验考察了L1对Ni(Ⅱ)的液膜传输性能。结果显示,L1通过4个O原子与Ni(Ⅱ)配位成键形成配合物,且对Ni(Ⅱ)具有良好的液膜传输性。  相似文献   
4.
将配体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L)与苦味酸稀土盐[RE(pic)-3]在甲醇中反应合成了9种吡啶-2,6-二[N-(1′-咪唑基丙基)甲酰胺\]稀土配合物,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结构为REL(pic)3·nCH3OH·H2O(RE=La, Ce, Pr, Nd, Sm, Eu, Gd, Tb, Er; n=1或2; pic为苦味酸根)。并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游离配体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显示:加入稀土金属离子后,L中216 nm处吸收峰消失,202 nm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红移至213~218 nm处,表明配体对稀土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
“推-拉”型巯基偶氮苯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子电子器件的研究是近期基础研究中受到极大关注的前沿热点[1-4]。带巯基的有机分子在金电极表面形成的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及其电活性,是分子电子学领域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最多的体系之一[5-13]。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和特征的光致异构化,偶氮苯衍生物具有对光和电的双重活性[14]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计算巯基偶氮苯分子及分子离子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 研究取代基对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 拉电子基(—COOH、—NO2)的引入, 可以提高巯基偶氮苯单分子电子传输体系的稳定性, 使体系LUMO的离域性增高、S原子反应活性增强、HOMO-LUMO能隙显著减小, 进而降低电子传输能垒, 有利于分子电子传输. 相同取代基的分子离子比分子具有更小的HOMO-LUMO能隙, S—Au键更易形成, 金属-分子-金属结构的电子传输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罗世霞  张笑一  朱淮武  胡继伟  卫钢 《化学学报》2009,67(15):1784-1790
基于自洽反应场(SCRF)中的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计算了以二硫醚和芳环为桥基的两类双β-二酮配体的空间构型和电子结构, 结合其配合物晶体结构数据, 研究配体分子电子结构与配位性的关联性. 结果表明, 配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前线轨道、偶极矩和电荷布居, 与配合物构型、活性配位原子和配位形式(单核或多核、分子内或分子间)之间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十分有意义. 配体的理论计算研究可以在一定层次上为配合物几何结构特征和配位特性提供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配体2,6-双{N-[(1′-甲基羟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酰胺}吡啶及其钴(Ⅲ)配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的结构进行确证,经表征配合物组成为{[Co(L-2H)]2O2}?2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配体为四齿配体,通过2个酰胺氮原子和2个羟基氧原子参与钴(Ⅲ)配位。运用圆二色谱对目标配体和配合物的光学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均为手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在干燥非质子性溶剂中,以3,6-桥-亚甲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酰氯与N-(3-氨基丙基)眯唑和1-氨基-4-甲基哌嗪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降冰片烯桥联双酰胺化合物,并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及缚酸剂对酰氯氨解反应的影响,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确证.  相似文献   
10.
罗世霞  陈萱  张笑一  朱淮武  卫钢 《应用化学》2014,31(9):1063-1068
由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1,3-丙二硫醚基桥联2个乙酰丙酮的双-β-二酮化合物1,3-二(3-硫醚基-2,4-戊二酮基)丙烷(L1),其分子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MS、IR及UV等技术手段表征,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确定了双β-二酮L1的晶体结构,双β-二酮L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1.40679(9) nm,b=0.76521(5) nm,c=1.43213(10) nm,α=γ=90°,β=94.552°,V=1.53681(18) nm3,Z=4,Dc=1.316 g/cm3,μ=0.353 mm-1,F(000)=648;结构分析表明,双β-二酮L1在固体或氯仿溶液中均是以烯醇式异构体形式存在。 通过紫外光谱法考察了双β-二酮L1对金属离子的识别能力和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双β-二酮L1对Ni(Ⅱ)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和萃取选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