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使用MP2/6-311G方法得到了四硫富瓦烯自由基正离子二聚体(TTF·^+ -TTF·^+)能量极小点的结构.这显示这种正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存在.这种新的吸引作用是望远镜形状的20中心2电子分子间共价π/π键.这种共价π/π键的键能约为-21kcal·mol^-1,它被正离子间的库伦排斥作用掩盖.有负离子围绕的四硫富瓦烯自由基正离子二聚体(TTF·^+ -TTF·^+)体系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非对称双笼型单分子溶剂化电子e-@C24F22(NH)2C20F18(1、2 和3), 进一步展示了我们提出的一种新型电子异构体——(非对称型的)笼间电子迁移异构体. 1、2 和3 具有显著不同的偶极矩. 由于都存在两个氧化还原中心, 它们属于一种非金属型的新型Robin-Day II-III 分子. 对于1 和3, 额外电子分别定域在C24F22和C20F18笼里(Robin-Day II); 对于2, 额外电子则离域于两个非对称的笼中(Robin-Day III). 值得注意的是, 在y 轴方向上外加-0.0004和-0.0008 a.u.的临界电场(Ec)时可分别使1 的额外电子从C24F22笼中部分和全部地迁移到C20F18笼中, 即实现从1 到2 再到3 的转化; 当Ec为0.0004 a.u.时, 3 的额外电子从C20F18笼中全部迁移到了C24F22笼中, 即3 未经过2 直接转化成了1.  相似文献   
3.
采用MP2/6—311++G(d,p)方法得到了含有不同氮原子配位数的系列锂掺杂胺化物的几何结构,并使用MP2/6.311++G(2d,p)方法计算了该系列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相对于未掺杂体系,锂掺杂极大地增加了体系的一阶超极化率(β0),其中1的β0值是掺杂前的3238倍;体系的风随着氮原子配位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3个配位氮原子的1的风值达到2.8×10^5a.u.另外,频率依赖的一阶超极化率(β(-ω;ω,0)和β(-2ω;ω,0))也表现了同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