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化学   255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60篇
物理学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了Ru/ZrO_2催化剂,并采用Pd或Pt对其进行了修饰.采用N_2物理吸附、H_2化学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Pd、Pt均与Ru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合金,从而提高了Ru的配位数.在苯部分加氢反应中,Pd、Pt的引入使催化剂上苯的转换频率(TOF)有所降低,但能提高环己烯的初始选择性(S_0).在最优的Ru-Pd/ZrO_2-0.2和Ru-Pt/ZrO_2-0.15催化剂(Pd、Pt与Ru的摩尔比分别为0.2和0.15)上,S_0及环己烯得率接近,分别可达近77%和44%.结合催化剂的表征和加氢结果,探讨了Pd、Pt影响Ru/ZrO_2催化剂苯部分加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推荐一个精细化工专业实验: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性能测定。通过该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自由基共聚法制备聚合物的基本原理,掌握一些大型仪器的基本操作、聚合物常用的表征手段及结构分析方法,理解疏水缔合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深层次的理论联系。该实验项目来源于科研,服务于实践,集聚合反应、结构表征、大分子溶液理化性能测试于一体,具有综合性、前沿性、研究性等特点。本实验的开设有利于提高精细化工方向学生的专业实验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素质、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3.
Dark sector may couple to the Standard Model via one or more mediator particles.We discuss two types of mediators:the dark photon A’and the dark scalar mediatorΦ.The total cross-sections and various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processes e+e-→qqA’and e+e→qqφ(q=u,d,c,s and b quarks)are discussed.We focus on the study of the invisible due to the cleaner background at future e+e-colliders.It is found that the kinematic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jet system could be used to identify(or exclude)the dark photon and the dark scalar mediator,as well a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m.We further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a search for dark photons at a future CEPC experiment with s1/2=91.2 GeV and 240 GeV.With CEPC running at s1/2=91.2 GeV,it would be possible to perform a decisive measurement of the dark photon(20 GeV相似文献   
4.
在不同的水热合成时间下, 以铁铝合金为铁源和铝源, 四丙基氢氧化铵为分子筛的模板剂和抽提合金中的铝的碱, 一步制得了以骨架铁为核、不同厚度的HZSM-5分子筛为壳的Raney Fe@HZSM-5催化剂. 采用元素分析、氮物理吸附、X射线粉末衍射、氨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 考察了水热时间对催化剂基本物化性质的影响. 随着水热时间的延长, HZSM-5分子筛壳层不断增厚, 结晶度不断增大, 但分子筛组成基本不变, 酸量与分子筛壳层厚度正相关. 在费托合成反应中, Raney Fe@HZSM-5核壳催化剂上的CO转化率和汽油段产物选择性随分子筛壳层厚度呈火山型变化趋势, 说明反应需要适宜的酸量, 酸量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得到高的催化活性及汽油段产物选择性. 在水热合成时间为4 d制得的Raney Fe@HZSM-5核壳催化剂上, 当CO转化率为92%时, C5~C11汽油段产物选择性可达71%, 异正比为1.9. 当合成气中的n(H2)/n(CO)比从2降为1时, 汽油段产物选择性和异正比进一步提高至73%和2.1, 显示了将该催化剂用于煤基或生物质基合成气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5.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在动植物生命活动、医药、农药及化学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上市药物中有一半以上是手性药物,正在开发的临床药物有约2/3药物是具有手性的。因此,手性化合物的光学纯度测定尤为重要。目前手性化合物光学纯度的测定方法以色谱法和光谱法为主,同时辅以其他方法。本文结合手性荧光识别与光学纯度分析中的研究成果,对色谱法、光谱法和其他光学纯度测定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光学纯度测定提供信息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 陈宗基先生1922年9月15日出生于印尼,祖籍福建安溪.1941年至1942年在印尼万隆工学院就学,1946年留学荷兰德尔夫特科技大学,1949年毕业并获工学士学位,1954年获优秀技术科学博士学位.陈先生1955年响应周总理号召回国参加祖国社  相似文献   
7.
以线性系统的非线性修改方法为基础,导出了局部非线性振动的灵敏度分析方法;提出了灵敏度为指导的优化设计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大型结构上的局部非线性因素的优化设计。文中介绍一些典型非线性特征的数学描述。最后,本文以火炮结构中的炮口振动为例,提出在炮口处增设炮口减振器的设计思想,并用本文方法对炮口减振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利用自洽反应场(SCRF)的Onsager模型,研究了正庚烷、苯、二氯甲烷、乙醇、二甲亚砜和水六种不同溶剂中硫辛酸分子的抗氧化性。以S-S键键解离焓(BDE)和分子电离势(IP)为理论指标评价了硫辛酸在六种溶剂中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发现随着溶剂的介电常数增大,BDE值几乎不变,而IP值则显著减小,表明溶剂效应对清除自由基的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影响更大。溶剂的极性较小时,偏向于形成硫自由基的机理,而溶剂的极性较大时,偏向于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高效抗氧化剂,本文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在"万能抗氧化剂"硫辛酸的结构基础上,设计、研究了16种不同碳链长度、不同成环原子类型、不同成环原子个数的硫辛酸类似物。以X-Y键的解离焓DBE和分子电离势IP为理论指标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成环原子数目、分子碳链长度、成环原子类型对BDE和IP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成环原子数目、分子碳链长度对抗氧化性影响较小,成环原子类型影响较大。硫辛酸的含硒类似物有可能成为新型的高效抗氧化剂。HOMO能级顺序与IP数值预测的抗氧化性的顺序一致,较好的阐明了结构对硫辛酸类物质抗氧化性的影响。计算结果为新型抗氧化剂的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线声誉机制是网购平台重要的信号机制,是平台可持续成长的基础.从理论基础、研究假设、数据来源、变量选择、模型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在线声誉机制作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Hedonic回归、Logit、Probit、Poisson、Tobit、截取正态回归、样本选择回归、固定效应、广义最小二乘法等模型的应用.最后展望未来相关研究及方法,并构建在线声誉机制作用的实证研究综合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