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完全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71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了NiO-MgO、NiO-La2O3-MgO、NiO-CeO2-MgO三种催化剂,用BET、XRD、TPR、XPS、TG及活性评价等方法考察了La2O3、CeO2助剂对NiO-MgO物化性质和CH4-CO2重整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催化剂中镍物种以镍镁固溶体形式存在.与NiO-MgO相比, NiO-La2O3-MgO、NiO-CeO2-MgO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且其镍物种可还原能力有所增强, NiO-CeO2-MgO尤为明显. La2O3、CeO2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iO-MgO的CH4-CO2重整反应性能,提高了镍晶粒的抗烧结能力.但二者的作用机制有所差异, La2O3和CeO2分别主要作为结构助剂和电子助剂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氧化铝热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固体结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描述了氧化铝的烧结和相变机理,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改善氧化铝高温热稳定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工业生产N46与N45H烧结NdFeB永磁体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优化合金成分设计和改进合金铸锭技术、合金粉末制备技术、磁场取向成型技术以及烧结技术,应用全部国产设备与国内通用的工业生产烧结NdFeB永磁的原材料,避免使用镓(Ga)等稀有贵重金属元素,实现了N46与N45H等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的工业化生产.N46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r=1.392T(13.92kGs),BH.=1004kA@m-1(12.62kOe),JH.=1085kA@m-1(13.64kOe),Hk=1008kA@m-1(1267kOe),(BH)max=366kJ@m-3(45.9MGOe).N45H烧结NdFeB磁体的典型磁性能为Bx=1.386T(13.86kGs),BH.=1059kA@m-1(13.32kOe),JHc=1418kA@m-1(17.83kOe),Hk=1357kA@m-1(17.06kOe),(BH)max=364kJ@m-3(45.8MG0e).SEM观察和XRD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的高性能产品具有良好的取向度和晶粒细小而均匀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4.
铁合金厂回收的硅微粉在不同温度下晶相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铁合金厂冶炼过程产生的大量硅微粉烟尘, 可以作为耐火材料和窑具材料的结合剂, 活性剂和矿化剂, 可促进耐火材料固相反应和烧结, 有利于晶型的转变, 提高耐火材料的高温性能。硅微粉在高于或等于1100 ℃不析晶。1200和1300 ℃析晶规律是:首先α-石英转变为α-方石英, 然后转变为α-鳞石英。在1400~1450 ℃首先析出卡片号为290085的石英变体, 然后转变为α-方石英。 而常规转化过程是α-方石英很难形成α-鳞石英, 而且不形成290085的变体, 因此其转化规律与常规不同。在液相存在情况下, 少量α-方石英转变为α-鳞石英, 不同温度下析晶结构探讨为实际生产提供适宜的升温曲线。 相似文献
5.
6.
铁钙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目前高温煤气脱硫剂多采用复合型金属氧化物,而此类脱硫剂在高温、强还原性气氛中易烧结等情况,设计出以氧化铁为与氧化钙为主体的高温脱硫剂。结果表明,此脱硫剂由于氧化钙的加入,脱硫剂的起始烧结温度随氧化钙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烧结过程主要按表面扩散及体积扩散机理进行,且动力学参数计算揭示出烧结活化能与指前因子间存在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7.
Polymer melting and polymer powder sintering by thermal analy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intering of polymeric powders is a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many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rotational moulding
and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SLS). During polymer sintering, viscosity reduction in the melt state promotes densification
of polymer powders, through a double stage mechanism, involving powder coalescence and bubble removal. In particular, sintering
of semi-crystalline polymer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elting behaviour. Nevertheless, melting itself in absence of pressure
is not necessarily accompanied by powder sintering, unless low viscosities are achieved. In this work, the melting and sintering
behaviour of recycled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rHDPE) have been analysed through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 (TMA). Efficient models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rate
of sintering of rHDPE powders have been developed, highlighting the inhere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distinct process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8.
9.
10.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Sm0.5Sr0.5CoO3 (SSC)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以La0.9Sr0.1Ga0.8Mg0.2O3为电解质,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度(1173~1373 K)焙烧的SSC阴极,以及1173 K 焙烧、掺杂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或La0.8Sr0.2Ga0.8Mg0.09Co0.11O3 (LSGMC11)高氧离子电导材料的复合SSC阴极.SEM的结果显示,随着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电极的颗粒度增大,孔隙度减小;LSGMC5、LSGMC11的掺杂对电极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交流阻抗和极化实验的结果表明,SSC电极的活性随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电极的最佳焙烧温度在1173 K左右;掺杂了LSGMC5或LSGMC11的复合SSC电极的活性以及稳定性显著高于SSC电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