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0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采用活化酯法,将马兜铃酸A分别与牛血清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得到免疫抗原马兜铃酸A-BSA和包被抗原马兜铃酸A-OVA.利用马兜铃酸A-BSA免疫Bal b/c小鼠,制得鼠单克隆抗体1A11,单抗效价为2×104;单抗为IgG1类,轻链为κ型;与其结构类似物马兜铃酸B、C和D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8%,3.5%和31.2%.基于抗马兜铃酸A单克隆抗体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cELISA)的IC50为1.9 μg/L,检测范围为0.5~7.5 μg/L.icELISA添加回收率为86%~97%,相对标准偏差在5.2%~11.1%之间.利用所建立的icELISA测定了6个中药材和5个中成药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了验证,其中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马兜铃和青木香中均检测出马兜铃酸A,而川木通和5个中成药中未检测到马兜铃酸A.结果表明: 本方法可用于中药中马兜铃酸A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物相与成分分析的中药炉甘石基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6批炉甘石样品的物相与成分分析,为增补水锌矿作为炉甘石基源矿物提供了依据。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表明:炉甘石是一种复杂的矿物集合体,由水锌矿、菱锌矿、异极矿、白云石、方解石等多种散在共生的微小矿物颗粒共同构成;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的结果显示:市售炉甘石的主流矿物为水锌矿。炉甘石药用均为煅烧后入药,作为炉甘石基源的水锌矿与菱锌矿,经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均转变为氧化锌,两者化学本质相同。故在保证原矿品质的前提下,两者可共同作为炉甘石的基源矿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和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技术针对中药炉甘石煅制前后锌、铅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明了煅制对炉甘石中锌、铅元素赋存状态及分布的改变,为后续水飞减除铅元素的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测试结果显示:21批次炉甘石(生品)中的锌元素以主矿物水锌矿[Zn5(CO3)2(OH)6]和杂质矿物异极矿[Zn4(OH)2(H2O)(Si2O7)]为主要赋存形态,偶见菱锌矿(ZnCO3);炉甘石(生品)的背散射电子图谱及元素分布数据显示:Zn和Pb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水锌矿,Zn和Si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异极矿,Ca和Mg元素同时分布的区域为白云石,Ca元素单独分布区域为方解石。在炉甘石(生品)中,Pb主要分布于水锌矿中且分布相对均匀,Pb元素的分布与水锌矿中的Zn元素密切相关。大量水锌矿的微区点位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不同点位中的ZnO/PbO含量的比值趋于定值,Pb在水锌矿中呈统计式均匀分布,说明Pb在水锌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混入物的形式存在。但是炉甘石(生品)中的异极矿、方解石及白云石等杂质矿物中铅元素含量极低甚至检测不到。炉甘石煅烧后水锌矿晶格中的Zn和Pb分别生成了ZnO和PbO。Zn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锌(ZnO)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杂质矿物硅酸锌(Zn2SiO4)形式存在,呈较连续状态分布。Pb元素在炉甘石煅制品中主要以氧化铅(PbO)的形式存在,呈星点状分布,与Zn元素的分布未呈现相关性,说明Pb在炉甘石煅制品中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的。煅烧破坏了水锌矿的晶格结构,在改变锌、铅化合物形态的同时,更改变了锌、铅的分布特征,打破了炉甘石中锌、铅的共生状态,使水飞减除铅元素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 及UPLC-MSn技术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 对乌头汤分别与川贝、 浙贝按照制川乌与贝母生药质量比1: 1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PLS-DA模型中, 乌头汤与川贝、 浙贝配伍前后的煎煮液均可明显区分. 乌头汤与川贝共煎后获得8个化学标志物, 可鉴定出7个化合物, 其中尼奥灵、 附子灵及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在共煎后含量上升, 塔拉定、 10-OH苯甲酰基乌头原碱、 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基去氧乌头原碱在配伍后含量下降. 乌头汤与浙贝共煎后获得7个化学标志物, 分别为Chuanfumine、 Songorine、 塔拉定、 尼奥灵、 附子灵、 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和10-OH苯甲酰基新乌头原碱, 所有化学标志物的含量在共煎后均降低.  相似文献   
6.
制备并用UV、循环伏安(CV)和NMR 法研究了NAMI(新抗肿瘤转移抑制剂, trans-[RuCl4(DMSO)(imidazole)]Na·2DMSO)衍生物trans-[RuCl4(DMSO)(2-MeIm)]Na·2DMSO (2-MeIm=2-甲基咪唑, 化合物1)和trans-[RuCl4(DMSO)-(N-EtIm)]Na·2DMSO (N-EtIm=N-乙基咪唑, 化合物2)的水解机理-动力学、溶液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质. 化合物1 和化合物2 与NAMI 相似, 在pH 7.40 的缓冲溶液中发生两步脱氯水解反应(I 氯水解及II 氯水解) (分步反应); 在酸性溶液(pH 5.00)中脱DMSO 水解.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各水解反应速率常数kobs 及半衰期t1/2. 结果表明化合物在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在NAMI 衍生物咪唑环的N 位引入乙基比在2 位引入甲基生成的化合物稳定. 含氮配体相同时,NAMI-A(新抗肿瘤转移抑制剂, A: 该系列中的第一个化合物, trans-[RuCl4(DMSO)(imidazole)][Himidazole])衍生物略比相应的NAMI 衍生物稳定.  相似文献   
7.
建立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法快速测定复方苦参注射液原料药材苦参和白土苓中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探讨其在中成药原料质量保障系统中的应用可行性。以HPLC法测定苦参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和槐果碱以及白土苓中大泽米苷的含量为对照值;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模式采集样品光谱,比较不同建模波段及光谱预处理方法的建模效果,优选出最佳建模参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白土苓中大泽米苷和苦参中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总量、槐果碱与氧化槐果碱总量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显示,HPLC测定的88批白土苓中大泽米苷和75批苦参中氧化苦参碱与苦参碱总量、槐果碱与氧化槐果碱总量分别0.36~12.88,8.87~66.31和2.30~15.11mg·g-1。所建立的三组指标成分的NIRS定量校正模型性能良好,各模型校正集内部交叉验证R2为0.902 5,0.949 1,0.913 7,RMSECV为0.961,2.45,0.724mg·g-1;验证集外部验证R2 0.981 7,0.982 6,0.960 9,RMSEP为0.693,2.27,0.658mg·g-1。建立了快速定量苦参和白土苓中多指标成分的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方法,所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能够满足复方苦参注射液大生产对大批量原料样品化学信息快速获取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人参是传统中药材中的贵重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参生长的地域性很强,不同产地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人参因"道地"与否,会导致其质量、医学效用和经济价值的差异,因此人参产地识别的意义重大.目前常通过磨粉提取等制备,再采用化学或光学等多种手段检验人参产地,但会造成样本破坏.而基于外观性状或芦头特征的鉴别,因主观性差...  相似文献   
9.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 PCA)分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均可以明显区分,说明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的肠内菌生物转化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载荷图及独立样本t检验,从制川乌-白芍组得到7种差异显著的标志物,从制川乌-防己组得到6种标志物,其中制川乌-白芍组有4种标志物经肠内菌代谢后含量高于制川乌组,而制川乌-防己组有1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制川乌组,两组中其它标志物含量低于制川乌组。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制川乌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何首乌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生首乌能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生/制首乌都含有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等化学成分,但其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生首乌炮制后其毒性减弱。生/制首乌的功效、主治和毒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外观性状上差异较易识别,但其磨成粉末后两者不易区分。因此,寻找一种快速简单的判别方法来区分生/制首乌十分必要。中红外光谱法具有检测速度快,对样品无损等优势,已在中药质量控制和鉴别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建立生/制首乌中红外光谱的指纹图谱,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其进行鉴别。在4 000~700 cm-1范围内采集38批不同来源生/制首乌中红外光谱数据,分析其主要的特征峰,并用simca13.0软件对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38批不同来源生/制首乌中红外指纹图谱,并分析出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类、核酸类、脂肪酸类、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磷脂类。对红外光谱峰形和峰强度进行分析,生首乌和制首乌的峰形差异比较少,但峰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建立生/制首乌红外光谱差异模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其结果能很好地将生/制首乌分成两类,左边为制首乌,右边为生首乌。根据变量在项目中的重要性(VIP值)筛选差异化学成分,并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以VIP>1及p<0.05确定差异性化学成分。生/制首乌的差异性化学成分为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表明何首乌炮制后二苯乙烯苷类、蒽醌类、磷脂类的含量都发生变化。中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筛选出差异性化学成分和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表明此法可用于生/制首乌鉴别。本研究成功采用中红外光谱对生/制首乌进行快速检测和整体质量评价,结合模式识别能将其鉴别,可为中药质量控制和快速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