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618篇
  国内免费   308篇
化学   422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116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54篇
物理学   101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鄢社锋  王文侠 《声学学报》2021,46(6):896-904
声学阵列波束形成器的阵增益、旁瓣级、稳健性等多个指标相互关联,对于包含加权向量范数约束和旁瓣控制的高增益波束优化设计问题,针对传统的内点法波束优化算法硬件实现困难及计算复杂度大等问题,提出了多约束交替迭代求解方法。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将范数约束和旁瓣约束解耦合,进而将多约束优化转化为两组单约束优化问题。给出了优化子问题的解析或近似解。理论分析表明,与现有内点优化算法相比,所提方法计算量较小,单次迭代复杂度仅为变量及约束个数的二次多项式。采用仿真和实测的阵列流形验证了设计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旁瓣级,阵增益和稳健性等多个波束设计指标的合理折中,计算精度与二阶锥规划算法相当,但计算量更小。   相似文献   
992.
当前的线上教学暴露出在线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亟需完善等问题,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的情况不能得到及时反馈,阻碍了教师针对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本文提出一套随堂教学效果评价实用方法.通过设计客观合理的课前、课后测试卷,借助“雨课堂”在线平台进行简便高效的随堂测试,帮助教师及时掌握每位学生的预习和课上学习效果,从而有助于教师在课上、课后的针对性教学.同时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各自预习和课上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听讲和复习,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993.
孙中政  雷坤  王宇飞  韩旭 《应用声学》2021,40(1):156-162
针对汽车进气系统三通管路的特点,提出了多通管路的管壁传递损失测试方法。并以某车型的双涡轮增压发动机进气三通管道为例,采用该方法评价其用塑料代替铝后的声学性能,主要以声传递损失来评价涡轮增压器噪声通过三通连接管路管壁的辐射和透射特性。测试过程中,三通管道的两个连接涡轮增压器端口分别用声源两次发声,靠近进气歧管端口采用两种不同反射末端,然后在每段管路布置两个压力场扬声器进行测试,并基于平面波分离入射波和反射波,同时在三通管道外用声功率半球面十点分布法自由场扬声器测试,经过3次测量来计算管道管壁的声传递损失。由于声传递损失是管道本身特性决定,所以该测试方法能够准确找出塑料件和金属件在不同频率的声学特性差异。而后,在声传递损失测试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场声全息方法和波束形成原理进行声源识别,可知该三通管路材质改为塑料后主要噪声来自焊缝薄弱处的中高频透射声和管壁结构的低频辐射声。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疲劳损伤过程的随机性,该文开展了等幅谱大子样疲劳裂纹形成,扩展至破坏全寿命过程的试验研究。在计算确立了裂纹形成,扩发界工程小裂纹长度的基础上,事理得到了裂纹形成,扩展寿命的统计分布数据,根据断口金相SEM观察,进一步定性分析了疲劳条纹分布的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孙泉华  韩肇元 《实验力学》1997,12(4):539-543
本文在自行研制的无膜激波管中,实验研究了不同快速卸压装置对该激波管运行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高压段充气压力和测量压力波形,得到了高低压段压比和激波马赫数的关系曲线以及在测压点处形成激波所需的最低压比。实验结果表明排气快慢对激波形成距离和所形成激波的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对不同装置产生的结果差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6.
The cavity formation in a radial transversely isotropic hyper-elastic sphere of an incompressible Ogden material, subjected to a suddenly applied uniform radial tensile boundary dead-load, is studied fllowing the theory of finite deformation dynamics. A cavity forms at the center of the sphere when the tensile load is greater than its critical value. It is prov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cavity radius with time follows that of nonlinear periodic oscillations.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272069) and Shanghai Key Subject Program  相似文献   
997.
频域滤波及相移技术在ESPI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东升  佟景伟 《实验力学》1992,7(2):166-170
本文针对电子散斑条纹颗粒性强这一特点,采用频域同态滤波技术,对ESPI 条纹进行了滤波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改善 ESPI 条纹质量非常有效.另外,本文还推出了一种自行设计的新型相移器,它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并且稳定性好,可适用于各种光力学干涉光路.文章最后使用双光束电子散斑法,应用以上技术,对一个带方孔板的平面应力模型的面内位移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8.
近几年来,基于有限元的计算机模拟在生物力学,尤其是在胚胎形态学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大大加深了人们对于胚胎形态发育过程的认识.本文通过介绍几例计算机模拟在心脏、原肠胚和神经胚形成过程以及细胞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阐述计算机模拟在胚胎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缺口试样疲劳短裂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型方法对中碳结构钢单边钝缺口试样的非穿透和穿透疲劳短裂纹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疲劳破坏主要是由形成于缺口根部的表面短裂纹扩展引起的;形成穿透裂纹以前的短裂纹形成和扩展过程占试样疲劳寿命的70%以上;线弹性断裂力学不适合于描述表面裂纹和穿透裂纹早期阶段的扩展特性;某些条件下,裂纹初始几何形状的影响是导致穿透裂纹早期扩展出现奇异特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郭玲玲  虞静  王伟伟  刘家旭  郭洪臣  马超  贾春江  陈俊翔  司锐 《催化学报》2021,42(2):320-333,后插41-后插47
氧化物负载的含铜材料是丙烯选择性氧化制备丙烯醛的理想催化剂,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该催化体系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仍不是很清楚.因此,我们以碳酸钠为沉淀剂,通过沉积沉淀法将铜负载于高比表面的二氧化硅载体上,从而得到了均匀分散且小尺寸的Cu/SiO2催化剂.另外,采用浸渍法制得了相同负载量的分散不均匀、大尺寸的Cu/SiO2催化剂.丙烯选择性氧化反应活性测试发现,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比浸渍法制备的更有利于丙烯醛的生成,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在300℃反应时,丙烯的转化率达到25.5%,丙烯醛的选择性达到66.8%,对应的丙烯醛的生成速率高达10.5 mmol·h^-1·gcat.^-1或111.2 mmol·h^-1·gCu^-1,远远超出了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1.7 mmol·h^-1·gcat.^-1或17.2mmol·h^-1·gCu^-1)和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结合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技术,对沉积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在反应后铜物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小尺寸的氧化铜(CuO)团簇转变为氧化亚铜(Cu2O)团簇,并且铜物种的尺寸没有明显的增大.为了进一步探索铜物种在预处理(氢气还原)以及催化反应时(丙烯+氧气)的结构变化,对不同方法合成的两种催化剂进行了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发现不同尺寸的铜物种在还原和反应时都经历了从氧化铜(CuO)变为金属Cu再到Cu2O的结构变化,并且Cu2O在320 min的反应过程中可以稳定存在,说明它是该催化反应的活性物种.另外,通过原位双光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追踪反应时气体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脱附状态,发现丙烯可以有效地吸附在小尺寸Cu/SiO2催化剂表面,随着Cu2O的形成,检测到了烯丙基中间体(CH2=CHCH2*)的产生,该物种可以与邻近Cu2O上的一个氧发生反应,从而生成丙烯醛,因此结合N2O滴定实验,我们可认为,高度分散的小尺寸的Cu2O物种是丙烯进行高效选择性氧化反应生成丙烯醛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