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1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1990篇
化学   2803篇
晶体学   219篇
力学   451篇
综合类   154篇
数学   1093篇
物理学   14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335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通过溶胶凝胶(sol-gel)法分别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ZnO纳米薄膜和ZnO-SiO2纳米复合薄膜,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光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可见光-紫外透射谱显示,随着ZnO溶胶浓度从0.7mol/L降低到0.006mol/L,制备的ZnO薄膜从只出现一个380nm(对应的光学禁带宽度为3.27eV)左右的吸收边到在380和320nm(对应的光学禁带宽度为3.76eV)左右各出现一个吸收边,并且随着ZnO溶胶浓度的降低,在380—320nm波段内的透过率明显提高.而Z 关键词: 纳米ZnO 2复合薄膜')" href="#">ZnO-SiO2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法 透射率  相似文献   
992.
界面摩擦过程非连续能量耗散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中良  黄平 《物理学报》2008,57(4):2358-2362
结合无磨损界面摩擦微观能量耗散机理的复合振子模型,运用量子理论建立了微观能量耗散的量子力学模型.分析表明:在滑动过程中,当界面原子从一种平衡态跳跃至另一种平衡态时,摩擦功以离散形式耗散为界面原子热振子,且界面吸收能量的能力是离散的;高能态界面较低能态界面吸收能量的能力强,表现为易于吸收界面势能.界面原子吸收和释放能量的离散性在宏观上表现为摩擦功耗散的非连续性,为从微观角度解释无磨损界面摩擦状态周期性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摩擦 非连续能量耗散 复合振子模型  相似文献   
993.
水热合成六方相NaYbF4∶Er3+/Tm3+的上转换白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48h的温和条件下,利用水热法合成单掺杂或共掺杂Tm3 、Er3 的六方相NaYbF4体系,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体系的物相结构和荧光性能。在980nm红外激光的激发下,NaYbF4∶Er3 体系能发出强的绿光和红光,两者分别对应于Er3 离子的(2H11/2,4S3/2)→4I15/2、4F9/2→4I15/2能级跃迁;NaYbF4∶Tm3 体系能发出对应于Tm3 离子1D2→3F4和1G4→3H6能级跃迁的强蓝光;而NaYbF4∶Er3 /Tm3 体系能同时发出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各发射的归属与单掺杂相同,但由于Er3 和Tm3 离子之间存在能量交叉弛豫,致使各发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控制Er3 和Tm3 离子的浓度及其比例,可以调整NaYbF4∶Er3 /Tm3 体系的上转换蓝光、绿光和红光强度的比例,结果表明,在980nm红外激光的激发下,NaYbF4∶Er3 /Tm3 (0.4%/0.4%)能发出近似白光的上转换发射。因此,NaYbF4∶Er3 /Tm3 有望成为单一基质的上转换白光材料。  相似文献   
994.
 以乙醇钽、钛酸丁酯为原料,以乙醇为溶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及超临界干燥成功制备了Ta2O5-TiO2复合气凝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模式下的电子能谱仪(EDS)以及比表面积吸附仪(BET)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气凝胶是由粒径在nm量级的Ti和Ta的羟基氧化物胶体颗粒堆积而成的低密度、高比表积的多孔网络结构材料,孔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5 nm,比表面积为492.9 m2/g,密度为90 mg/cm3左右。  相似文献   
995.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采用有机材料(聚四氟乙烯)和无机晶体(KBr、CsI),通过热合技术研制出样品几何尺寸为Φ20mm×3-5mm、透射波段分别为15-38μm(PE-KBr)和15-60μm(PE-CsI)的透极远红外复合光学材料。抗腐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耐强酸、强碱及部分有机溶剂。机械性能分析表明材料在小于115℃范围内可安全使用。极远红外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在1-15μm波段,平均透过率小于15%,15-38μm和15-60μm极远红外波段,平均透过率大于50%,并对影响材料透过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6.
1感光溶胶-凝胶法制备光波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彭新玲  赵高扬 《光子学报》2008,37(6):1098-1102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与化学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紫外感光特性的SiO2/Al2O3溶胶及其凝胶薄膜,并通过在溶胶中加入聚乙二醇使其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结构,经一次提拉制膜就可获得18 μm厚的感光性凝胶薄膜.利用薄膜自身的感光性,使紫外光通过掩模照射薄膜,再经过溶洗和200℃、1 h的热处理,就可获得厚度达到15 μm、线宽约为100 μm的波导阵列.对这种波导薄膜的折射率和的透射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Mg掺杂量的Ce1-xMgxO2(x=0.05、0.10、0.15、0.20)固溶体催化材料,并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测试、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技术对这些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通过调控CeO2晶格中Mg的含量,可以调控所制备的Ce1-xMgxO2催化材料的粒径、比表面积、表面缺陷等。其中Ce0.90Mg0.10O2展现了最佳的表面性质,具有最小的平均粒径(约5.8 nm),最大的比表面积(约136 m2·g-1)以及最高的表面氧含量(31.98%)。将Ce1-xMgxO2催化材料涂覆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制成整体催化剂,考察其对CO2和CH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性能。在140℃、2.4 MPa、反应2 h的条件下,Ce0.90Mg0.10O2整体催化剂上碳酸二甲酯的收率高达20.21%,催化效果明显优于CeO2和其余的Ce1-xMgxO2(x=0.05、0.15、0.20)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998.
用直接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羧基丁苯-纳米氧化硅杂化胶乳,经喷雾干燥得到的羧基丁苯-纳米氧化硅复合粉末通过本体-悬浮聚合和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抗冲聚苯乙烯.结果表明,本体/悬浮聚合法中预聚转化率的控制与复合粉末的加入量有关,当加入的复合粉末的质量分数为0.05时,冲击强度可提高5倍,也高于熔融共混法所制备的改性聚苯乙烯.本体/悬浮聚合法制备的改性聚苯乙烯的热分解温度(Td)高于熔融共混法改性的,且Td随复合粉末加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改性聚苯乙烯的刚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而对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9.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以及具有可反应的活性基团,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随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深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材料作为天然高分子组织工程支架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组织工程上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包括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壳聚糖的改性以及壳聚糖复合材料等。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悬浮聚合过程中滴加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乳液聚合组分的悬浮-乳液耦合聚合方法,制备了大粒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MMA/PHEMA)复合微球。PMMA/PHEMA复合微球表面以HEMA乳液聚合物为主,且具有微孔结构。PMMA/PHEMA复合微球在水和苄醇中的平衡溶胀率大于PMMA微球。PMMA/PHEMA复合微球48h异丁苯丙酸负载百分比为35.6%,PMMA为27.6%。在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时间达到360h,释放量占负载总量的82%;而PMMA微球的释放时间为216h,释放量仅占负载总量的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