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化学   1498篇
晶体学   75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0 毫秒
991.
水分子和二氧化铈(111)表面相互作用的DFT+U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引入Hubbard参数U修正的密度泛函理论(DFT+U)方法, 对水分子在二氧化铈(111)表面的吸附作用进行了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 水分子以单氢键构型吸附在二氧化铈表面, 但是不能自发解离; 在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 水分子或化学吸附在衬底上, 或自发解离成表面羟基结构. 与氢气在氧化的二氧化铈(111)表面上物理吸附体系的总能相比, 羟基化表面构型是能量更低的构型, 所以羟基解离形成氢气, 从而使表面被氧化的过程需要有外部条件,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因此, 水分子在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有两个可能的状态, 即无氢键结构的化学吸附和表面羟基结构的解离吸附. 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 表面羟基结构进一步解离形成氢气, 并使还原的二氧化铈(111)表面得以氧化.  相似文献   
992.
刘畅  薛莉  贺泓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6):1033-1039
采用低温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碱土金属的钴铈复合氧化物(Ce/Co摩尔比为0.05)催化剂, 考察了其催化N2O分解的活性. 结果表明, 碱土金属对钴铈催化剂催化N2O分解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助催化效果递变顺序为Mg相似文献   
993.
采用低温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添加不同碱土金属的钴铈复合氧化物(Ce/Co摩尔比为0.05)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N2O分解的活性.结果表明,碱土金属对钴铈催化剂催化N2O分解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助催化效果递变顺序为Mg相似文献   
994.
通过二茂铁甲醛与丙二胺反应得到双二茂铁基醛亚胺配体N~1,N~3-双二茂铁亚甲基丙烷-1, 3-二胺(FcMP), FcMP与MoO_2Cl_2(THF)_2的四氢呋喃溶液作用, 合成了双二茂铁基醛亚胺钼(VI)配合物. 以配合物为催化剂, 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 分别以苯乙烯和环己烯为底物, 考察了温度、时间、催化剂量及溶剂对于烯烃均相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最优实验条件下, 反应12 h, 环己烯的转化率为88%, 环氧环己烷的选择性为98%;苯乙烯的转化率为84%, 氧化苯乙烯的选择性为76%. 催化剂经简单分离可回收使用, 且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同时对环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5.
石油产品样品经燃烧和灼烧除去碳氢化合物后,用稀盐酸溶解残渣,分取部分样品溶液用5-Br-PADAP作显色剂,对其中铁、镍、钒、钴的含量进行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用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在540~620 nm波长范围内每隔2 nm测定一次吸光度.所得数据用小波变换法处理以滤去分析信号中的噪声,然后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算法解析所得分析数据.结果表明:LSSVM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结果准确及泛化性能好等特点.用模拟样品对LSSVM算法进行预测,测得上述4元素的回收率在96.0%~103.5%之间.应用于分析实样时,所测得4元素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得结果一致,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均小于4%.  相似文献   
996.
D301大孔树脂吸附钒(V)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D301大孔树脂对钒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H值对D301树脂吸附钒的影响很大,与钒在溶液中的赋存状态有关,且在pH=2时吸附效果最好:测得吸附热力学参数分别为:△H=8.97kJ/mol,△G_(313)=-5.69kJ/mol,△G_(303)=-5.2kJ/mol,△G_(293)=-4.9kJ/mol,△S=46.84J/mol·K.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考察了溶液浓度、搅拌速率对交换过程的影响,并对实验数据运用相关理论模型进行拟合,结果显示钒(V)在D301树脂上吸附交换过程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控制,反应级数n为0.2391.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不同焙烧方式和两段焙烧方式中不同焙烧温度对MoV0.3Te0.23Nb0.12Ox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在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段式焙烧方法促进了活性相M1相的生成和体相内较活泼晶格氧的产生,从而使催化剂性能显著提高.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两段式焙烧时两个不同阶段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性能有重要影响.X射线衍射和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发现,催化剂的物相组成是一个对催化性能提高的尤为关键的因素,而较活泼品格氧的产生对催化剂的活性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8.
Self-assembled nanorod of vanadium oxide bundles were synthesized by treating bulk V2O5 with high intensity sonochemical technique. The synthesiz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TPR) in H2. Catalytic behaviour of the materials over anaerobic n-butane oxida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action (TPRn). Catalytic evaluation of the sonochemical treated V2O5 products was also studied on microreactor. XRD patterns of all the vanadium samples were perfectly indexed to V2O5.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nanorod vanadium oxides as shown in SEM and TEM depended on the duration of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Prolonging th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duration resulted in materials with uniform, well defined shapes and surface structures and smaller size of nanorod vanadium oxide bundles. H2-TPR profiles showed that larger amount of oxygen speci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nanorod V2O5 compared to the bulk. Furthermore, the nanorod vanadium oxide bundles, which were produced after 90, 120 and 180 min of sonochemical treatment, showed an additional reduction peak at lower temperature (850 K),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some highly active oxygen species. TPRn in n-butane/He over these materials showed that the nanorod V2O5 with highly active oxygen species showed markedly higher activity than the bulk material, which was further proven by catalytic oxidation of n-butane.  相似文献   
999.
罗小军  王榕  倪军  林建新  魏可镁 《化学学报》2009,67(22):2573-2578
采用6种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6种Ru/CeO2氨合成催化剂, 考察了沉淀剂种类对其氨合成性能的影响. 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X射线荧光光谱和H2程序升温还原等表征手段, 对不同沉淀剂影响Ru/CeO2催化剂氨合成性能的原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采用(NH4)2CO3和NH4HCO3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具有较好的氨合成活性, 其中NH4HCO3为最佳沉淀剂, 所制备的催化剂在450 ℃, 10 MPa , 10000 h-1测试条件下, 出口氨浓度为14.46%. 而采用KHCO3, KOH, K2CO3沉淀剂制备的样品的氨合成活性相对较低. 沉淀剂种类不仅明显地影响钌离子和铈离子的共沉淀, 而且会影响载体二氧化铈表面氧的还原. 由NH4HCO3沉淀剂制备的Ru/CeO2催化剂的高活性归因于钌负载量增大、钌粒子分散度提高以及二氧化铈表面氧易还原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0.
丁宗庆  张琼瑶  刘光东 《化学学报》2009,67(17):1962-1966
研究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数码比色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钒. 在酸性介质中, 痕量钒(V)和N-苯甲酰-N-苯基羟胺(BPHA)作用, 生成紫红色螯合物, 用乙醇做分散剂, 以三氯甲烷为萃取剂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 萃取液点样在薄层硅胶板上用数码相机进行数码成像. 成像斑点的灰度值和钒(V)的浓度成正比, 据此建立了测定水样中痕量钒的新方法. 对影响萃取富集效率和数码成像效果的因素进行了优化. 钒(V)浓度在5.0~400 μ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 检出限为0.87 μg•L-1. 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水样分析, 加标回收率在97.4%~102.7%之间, 相对标准偏差在1.7%~3.3%之间. 方法具有仪器成本低、方便快速、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特点, 可满足野外现场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