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化学   499篇
晶体学   82篇
力学   127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2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首先测量了KDP溶液的亚稳区,并据此开展“点籽晶”KDP晶体快速生长实验.在实验中采用两种晶体运动方法-“二维平动法”和“旋转法”来生长晶体,分别得到尺寸为55 mm×55 mm×48 mm和60 mm×60 mm×45 mm的晶体.将两种运动方式生长的晶体通过透过光谱,锥光干涉图以及化学腐蚀方式进行质量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式生长的晶体透过光谱没有太大区别,都具有较高的透过率,但“二维平动法”生长的晶体具有较好光学均匀性,位错密度明显降低.说明“二维平动法”生长晶体的方式能够减少晶体内部缺陷,提高晶体质量.  相似文献   
942.
白长青  李军 《化学教育》2015,36(17):72-74
通过对2道高考试题的质疑,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回答了在氯化铵溶液里生铁的腐蚀类型,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是否会生成沉淀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43.
排序击中击不中变换及其光学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惠全  刘立人  景红梅  汪澄 《光学学报》1999,19(9):251-1256
基于对形态学灰度排序击中击不中变换的取阈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单通道排序击中击不中变换,探讨了相应的光学实现,与码编码击不击不中变换相比,由于仅仅使用了原始图像因而更于光学实现,扩大了以击中击不中变换为基础的光学数学形态学处理系统的容噪性和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44.
报道了在(311)A腐蚀图形衬底上,用分子束外延(MBE)生长高度规则的三种点状结构的实验研究.样品表面的原子力显微镜和剖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寸的方形凹面腐蚀图形区域,原凹面之间形成了沿[233]晶向不完全和完全收缩的尖角形点状外延结构;而在方形台面腐蚀图形区域,台顶面之间形成了沿[233]方向收缩的脊形点状结构.分析认为这些均匀有序的三角形点状结构的形成是由非平面(311)A衬底上生长各向异性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构成这些点结构的晶面取向与原图形的取向相关.低温阴极荧光谱测试结果清晰地表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45.
元代铜镜腐蚀情形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显微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技术 ,对云南禄丰出土的元代铜镜腐蚀情形进行研究 ,确定了铜镜本体及其表面腐蚀产物的成分 ,并初步分析了元代青铜镜采用的防腐技术。拉曼实验结果表明 ,铜镜表面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有CuCO3 ·Cu(OH) 2 和Cu2 O。实验还发现铜镜表面有一层铁铝合金 ,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对金属文物的研究 ,拉曼光谱被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6.
用失重和表面腐蚀层厚度的测定以及借助于X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研究芳烷基酚树脂在浓硫酸中的腐蚀行为。探讨耐浓硫酸腐蚀机理模型。结果表明试样经一定时间浸泡后表面腐蚀层厚度对温度和作用时间没有依赖关系,该材料耐浓硫酸腐蚀。腐蚀机理为:浸泡过程中,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结构致密的耐腐蚀物质,阻止了硫酸分子进一步向试样内部扩散渗透,使试样内部免遭进一步破坏。  相似文献   
947.
948.
用纳米SiO2、环氧树脂、酸酐、乙二醇等在80℃下制备了耐高温、耐高湿电阻用底漆,并对底漆的电性能、结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耐湿性能及电阻耐湿失效进行了分析研究.IR分析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改变了环氧树脂固化聚合物的结构,使其交联网状结构更为致密和稳定,且聚合物分子极性变小,从而对水具有较弱的亲和力,使得这种体系的底漆具有较好的耐高温高湿性能.冲击实验SEM照片显示加纳米SiO2的固化物呈韧性断裂,这表明纳米SiO2对环氧树脂具有增韧作用.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2.79×10-2时,底漆耐高温、耐高湿性能最好,且电阻变化率均小于1‰.  相似文献   
949.
稀土对镁合金应力腐蚀影响电子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贵立 《物理学报》2006,55(12):6570-6573
建立了镁合金纯净晶界及其析出Mg17Al12相的晶界原子集团,应用实空间的递归方法计算了铝、稀土元素在晶界的偏聚能,晶界处铝、稀土原子间相互作用能和不同体系的费米能级.讨论了铝、稀土在晶界的偏聚行为,铝、稀土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与有序化的关系及稀土对镁合金晶间应力腐蚀影响的物理本质.研究发现:铝、稀土原子偏聚于晶界;铝原子间相互排斥,在晶界区形成有序相Mg17Al12,稀土原子间互相吸引,形成原子团簇;稀土原子团吸引铝原子,使铝原子渗入稀土团簇中,形成稀土化合物.因此,稀土具有抑制铝在晶界形成导致应力腐蚀的阴极相Mg17Al12的作用,提高镁合金的晶间应力腐蚀抗力. 关键词: 电子理论 镁合金 应力腐蚀 稀土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