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3篇
化学   262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王曼曼 《有机化学》2022,(5):1569-1571
<正>手性螺环是很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重要骨架.由于其独特的立体结构,手性螺环常被应用于药物研发中[1],开发一步构建螺环手性中心的高效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国内外课题组报道了一些合成外消旋螺环的方法[2-6](Scheme1,a).其中,利用多米诺Heck/分子内C—H烷基化反应构建螺环化合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2.
魏兴华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4):124-128
通过对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史考证分析可知,硼元素概念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硼元素假说的形成、硼元素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硼元素概念的建立。18世纪,拉瓦锡预言了硼元素的存在。19世纪初,硼单质的制取成功标志着硼元素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随着原子结构理论的建立和同位素的发现,人们对硼元素有了新的认识。硼元素概念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并不断深入认识的发展过程,也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科学理论逐渐成熟、科学思想演变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3.
伍雨菲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21):113-118
不同文明的古代哲学家均视火为元素,即万物之本原。17世纪的机械论哲学家认为火是由“火微粒”组成。至18世纪,在燃素说范式下,火被认为是燃素的聚集体,是一种复合物,而在随后兴起的氧化学说范式下,火被认为是一种流体物质,由热素组成。19世纪末对能量的认识,揭示了火是能量转化中的一种形式。至20世纪,火被发现是一种弱等离子体,从能量的传递形式到等离子体,在多学科的交融中火的概念得到了新的发展。对“火”的探索过程,促进了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化学思想的发展,对化学教育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
董莉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23):119-122
1781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白钨矿中发现了钨酸,预测其中一定含有一种新金属元素,并将其命名为钨(Tungsten)。1783年,西班牙化学家德鲁亚尔兄弟从黑钨矿中成功提取出了舍勒所说的新金属单质,将其命名为钨(Wolfram)。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原子论的提出,赋予钨元素新的含义:具有一定质量的钨原子。1930年以后,钨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钨元素有了新认识,并逐渐形成了现代钨元素的概念。关于钨元素的认识经历了从假说到客观存在、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历程。钨元素概念的演变体现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进步。  相似文献   
95.
以丁苯橡胶(SBR)为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分散剂、聚丙烯(PP)膜为基体,在其两侧涂覆厚度2μm的硫酸钡(BaSO_4)颗粒,得到一种复合电池隔膜。对复合膜的形貌、润湿性、热稳定性、电导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aSO_4涂层均匀涂布于PP膜表面,使复合膜中小于200nm的孔增多。同PP膜相比,复合膜具有较小的热收缩率和较好的润湿性。而与聚偏氟乙烯(PVDF)黏合剂相比,SBR具有更强的黏合性。以复合膜做为隔膜的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具有更高的容量保持率。  相似文献   
96.
以非金属硒为催化剂,三乙胺为助催化剂,用CO替代剧毒光气作为羰基化试剂,通过鼓泡方式经硒催化"一锅煮"的4-氨基吡啶与硝基芳烃的氧化还原羰基化反应合成4-吡啶基脲.通过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及碱的种类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反应的优化条件.在优化条件的基础上,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制得4-吡啶基脲类化合物,反应底物硝基芳烃的普遍适用性较好;还提出了该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9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slab模型,研究NH3在Ni单原子层覆盖的Pt(111)和WC(001)表面上的物理与化学行为,计算了Ni单原子覆盖表面的电子结构以及NH3的吸附与分解.表面覆盖的单原子层中,Ni原子的性质与Ni(111)面上的Ni原子明显不同.与Ni(111)相比,Ni/Pt(111)和Ni/WC(001)表面上Ni原子dz2轨道上的电子更多地转移到了其它位置,该轨道上电荷密度降低有利于NH3吸附.在Ni/Pt(111)和Ni/WC(001)面上NH3吸附能均大于Ni(111),NH3分子第一个N-H键断裂的活化能则明显比Ni(111)面上低,有利于NH3的分解,吸附能增大使NH3在Ni/Pt(111)和Ni/WC(001)面上更倾向于分解,而不是脱附.N2分子的生成是NH3分解的速控步骤,该反应能垒较高,说明N2分子只有在较高温度下才能生成.WC与Pt性质相似,但Ni/Pt(111)和Ni/WC(001)的电子结构还是有差异的,与Ni(111)表面相比,NH3在Ni/Pt(111)表面上分解速控步骤的能垒降低,而在Ni/WC(001)上却升高.要获得活性好且便宜的催化剂,需要对Ni/WC(001)表面做进一步改进,降低N2分子生成步骤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98.
张晓鹏  李政伟  王岩  牛雪利  张贵生 《化学通报》2016,79(12):1192-1195
报道了一种简易、绿色的合成敌草隆的新方法。以3,4-二氯硝基苯和二甲胺盐酸盐为起始原料,以CO替代剧毒的光气作羰基化试剂,经硒催化的"一锅煮"的氧化还原羰基化反应来直接合成出目标产物。通过考察反应时间、温度、溶剂和碱的种类、CO压力以及物料比等因素,获得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在优化条件下,能以70%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从而为除草剂敌草隆的合成开辟出一条路线简短、操作简单、成本低、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的新途径。并在文末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
时蕾  张伶俐  鹿泽华  刘青峰  张贵生 《化学通报》2016,79(12):1150-1155
基于双吲哚马来酰亚胺化合物和硫脲化合物的结构及多样的生物活性,通过1-氨基-3,4-二(吲哚-3-基)-3-吡咯啉-2,5-二酮与异硫氰酸酯反应,合成了17种新的3,4-二(吲哚-3-基)-2,5-二酮-1-吡咯亚胺硫脲类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HRMS等进行了表征。该系列化合物的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表明,它们都对细胞周期分裂蛋白25B(CDC 25B)表现出良好的抑制活性(大部分化合物的抑制率在96%以上),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盐酸环丙沙星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电化学合成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盐酸环丙沙星(CPX)分子印迹聚吡咯薄膜,制备了CPX分子印迹传感器。实验对传感器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用铁氰化钾作为活性电子探针,采用方波伏安法研究了传感器性能。结果表明,在1×10~(-8)~1×10~(-4)mol/L范围内,峰电流与CPX浓度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3.5×10~(-9)mol/L。传感器对模板分子CPX选择性强,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置于室温下15d峰电流强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