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8篇
化学   12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郭霞  徐慧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2002,18(6):500-503
吩噻嗪与蒽之间可以发生光诱导单电子转移反应. 用荧光光谱仪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 苯甲醇(BA) / 水微乳液中吩噻嗪对蒽的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W/O微乳液中,蒽位于苯甲醇连续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发生于膜相;而在O/W微乳液中,蒽既可位于油核中,也可位于膜相,吩噻嗪位于膜相,猝灭反应亦发生于膜相.  相似文献   
82.
微乳液对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霞石  郭荣 《分析化学》1997,25(7):860-860
1引言与胶束同属分子有序排列的微乳液具有超低界面张力和更高的增溶量,我们曾在国内外首次研究了合适的微乳液介质对光度分析具有较好的增敏作用,及讨论了其增溶、增敏作用的机理。本文利用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显色剂1-(2-吡啶偶氮)-2-萘酚(PAN)的增溶作用。2实验部分2.l仪器UV-24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2.2试验方法准确移取适量PAN溶液于数只25mL容量瓶中,依次加入不同量的微乳液原液或胶束溶液及5mL缓冲溶液,以相应的试剂空白,测绘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光谱。3结果与讨论3.1微乳液介…  相似文献   
83.
CTAB/CnH2n+1OH/H2O体系的热力学和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乳液通常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和水等四组分自发生成,注意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水三组分体系与上述四组分体系在相行为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上具有相似性,为方便起见,人们通常以此三组分体系为对象,研究四组分体系微乳液的有关性质,并亦将其称为微乳液[1].另一方面,助表面活性剂一般为具有中等碳链长度的直链饱和一元醇,但实验已经发现,即使是像乙醇这样的短链醇,也能以相当数量存在于胶束栅栏中形成膜相[2],或存在于两亲双层中形成层状液晶[3].本文以热力学方法与无探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直链饱和一元醇对CTAB/醇(C2H…  相似文献   
84.
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IgepalCO)系列表面活性剂,生成何种溶致液晶与其EO基团数n有关,而在何浓度范围内生成溶致液晶则与生成溶致液晶的最低水含量及最大水增溶量有关.EO基团数n小于10时,生成层状液晶,n大于10时则生成六角状液晶,层状液晶两亲双层内,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摩尔比rmin和最高摩尔比rmax随EO基团数n增加分别是非线型增加与线型增加,在IgepalCO520(n=5)中加入IgepalCO710(n=10.5),对层状液晶的生成无显著影响,在IgepalCO710中加入IgepalCO520,则对六角状液晶的生成产生显著影响,出现了六角状液晶向层状液晶的转变。  相似文献   
85.
溶剂性质对层状液晶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11):1526-1528
水体系层状液晶虽早有研究,但对非水层状液晶的研究则开始较晚,本文用HNMR和小角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极性有机溶剂甲酰胺代替水后,对SDS/C10OH/溶剂体系层状液晶结构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Triton X-100/n-C~4H~9OH/H~2O体系的扩散系数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荣  丁元华  刘天晴 《化学学报》1999,57(9):943-952
在无外加探针条件下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不同形状TritonX-100胶束的扩散系数,得到第一cmc(临界胶束浓度)为3.1×10^-^4mol.L^-^1,第二cmc为1.3×10^-^3mol.L^-^1,并给出了TritonX-100的电化学反应机理。随正丁醇含量的增加,TritonX-100球形胶束的扩散系数迅速增加,正丁醇的增溶分数略有降低,但胶束内微极性却降低较多;棒状胶束转变为球形胶束,正丁醇的增溶分数基本不变,但胶束内微极性降低。随温度升高,TritonX-100分子与胶束的扩散系数均增加。正丁醇含量<1.5%时,扩散活化能E~D随正丁醇含量增加而迅速增加;但正丁醇含量>1.5%时,E~D增加变缓。  相似文献   
87.
吴星  袁诗海  姚荣  郭荣 《化学学报》1997,55(5):508-514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三磺化酞菁(S3Pc)在微乳液(Triton X-100-壬烷-正戊醇-水)、胶束(Triton X-100)、醇(甲、乙、丙醇)-水体系中的二聚现象。计算了S3Pc的二聚常数Kd。结果表明, S3Pc的Kd随着微乳液、胶束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随着醇-水溶液的羟基摩尔浓度(Mo-h)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8.
郭荣  宋根萍  严鹏权  沈明 《化学学报》1997,55(10):937-942
将Pb(NO3)2和Ns2S分别溶于Triton 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溶剂层中, 混和即可在溶剂层中生成PbS粒子, 并以层状液晶中溶剂层厚度的大小, 限定所合成PbS粒子的尺寸小于10nm, 改变有关组分含量对PbS超微粒子大小无显著影响, 所合成PbS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均小于10nm.  相似文献   
89.
SDS/BA/H~2O体系电导率、反离子缔合度和电容测定表明:在O/W微乳液区域,电导率、反离子缔合度和电容值都较小;在恒定m(SDS)/m(H~2O)下,随着BA含量的增加,电导率、反离子缔合度和电容值先增加,达到一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在双连续区域,为链式导电机理,电导率、反离子缔合度、电阻和电容值几乎不随水含量变化。根据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O/W球形胶束区域的电容值与各物理化学特性数值(κ,β,N,D,ε,χ)的关系为:C/μF=1.036×10^-^8(1-β)Z~sκD^-^1+0.03466ε~1x~1=0.09677ε~2x~2。  相似文献   
90.
郭荣  傅清红  张晓红 《化学学报》2000,58(10):1196-1201
将十六烷增溶于油酸钠(NaOL)/水体系层状液晶的油层,共聚单体三丙烯酸季戊四醇酯(PETA)增溶于油酸钠/水体系层状液晶的两亲双层。72℃下,以增容于油层中的十六烷作为阻隔。在层状液晶同一两新双层内的两新分子油酸钠与共聚单体PETA之间进行共聚,得到了具有层状结构、并具有较好表面活性的共聚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