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化学   9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不同Si/Al比对Mo/ZSM-5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哲  张海荣  黄伟  谢克昌 《分子催化》2005,19(2):104-108
采用浸渍法在不同Si/Al比的HZSM-5上制备了3种MoO3含量相同的Mo/ZSM-5样品,并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其进行了活性测试,同时运用XRD、XPS、NO—TPD等技术分别对催化剂的体相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i/Al比对Mo/ZSM-5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有明显的影响,Si/Al比为28的1#样品其转化率在530℃达到94%以上,而Si/Al比较大的2#和3#样品最高转化率只有48%和41%.对3种Mo/ZSM-5样品的XRD表征只发现有HZSM-5和MoO3两种物相存在,分子筛骨架差异不大;而XPS表征却发现1#样品的表面M03d5/2含量远大于2#和3#样品,并且有Mo^4 和(或)Mo\ 5 存在,表明3种样品的表面性质存在很大差异.在3种样品中,1#样品具有最大的NO吸附能力,这与表面特性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82.
铁络合物/八面沸石催化剂中沸石主体的纳米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由配体法制备了Fephen/nano-X和Fephen/nano-Y两种\r\n不同粒度的Fephen/八面沸石纳米复合材料(简称为Fephen/FAU),\r\n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热\r\n重-差热分析和催化反应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发现,采用\r\n纳米沸石作主体是自由配体法制备金属络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中提高\r\n络合物负载量的有效方法.催化反应结果表明,与普通粒度的Fephen/\r\nY复合材料相比,两种不同粒度的Fephen/nano-X和Fephen/nano-Y\r\n纳米复合材料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有很大的提高.由于两种纳\r\n米沸石主体的差异,两种纳米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也明显不同,不仅对\r\n环己烷的转化能力不同,对氧化产物的选择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83.
Ni/Mo/N间隙型催化剂具有高的加氢活性及良好耐硫性, 可应用于煤液化油加氢精制高性能喷气燃料. N原子由于只占据晶格间隙位置, 在进入Ni/Mo过程中会因不占据晶格中的特定晶位, 容易从金属晶格溢出导致无法形成稳定的Ni/Mo/N间隙型催化剂. 为此, 本文利用前驱体晶型控制的方式来实现Ni/Mo/N催化剂合成. 采用络合物分解一步法, 考察了不同结晶过程和老化时间对合成的Ni/Mo/N催化剂用于苯加氢反应活性影响, 并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对催化剂结构组成进行表征. XRD分析结果显示, 钼酸铵[(NH4)6Mo7O24·4H2O]、乙酸镍[Ni(CH3COO)2·4H2O]和六亚甲基四胺(HMT)添加顺序、结晶过程和老化时间直接影响催化剂组成, 并决定Ni/Mo/N晶相的形成. 结晶过程慢速搅拌速度和短老化时间有利于合成含Ni2Mo3N, Mo2C和Ni晶相的高活性Ni/Mo/N间隙型催化剂, 使苯加氢制环己烷模型反应苯的最大转化率达93%, 环己烷选择性为100%. 含0.01 wt%噻吩的存在使苯转化率由72%降至50%, XPS分析结果表明, 催化剂表面形成的MoS2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为提高Ni2Mo3N在芳烃加氢过程中的耐硫性,采用络合物分解法制备以碱金属K为助剂的K-Ni2Mo3N催化剂,并应用于0.01%(质量分数)噻吩存在下的苯加氢反应体系。研究表明,电子型助剂K的添加对于Ni2Mo3N晶体结构无影响,但可以提高催化剂噻吩初始耐硫性至85%(苯转化率)。分析原因发现,碱金属助剂K改变了催化剂表面Ni物种电子状态,增加Ni原子表面电子密度,使得表面Ni呈富电子状态,削弱噻吩与Ni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5.
用高真空BET测试装置测定了在不同气氛(氧、真空、氢)中经不同温度(473—873K)处理的纯TiO_2载体和Fe/TiO_2催化剂的表面积。并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上述试样中的结晶相。其结果是表面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锐钛相百分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表面积十分相似。对在氢气氛中经不同温度处理的纯TiO_2试样进行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高温下试样颗粒粒径增大是导致表面积下降的基本原因,而粒径的增大则主要因为生成了金红石相。这一表面积收缩机理的揭示将有助于对金属载体间强相互作用(SMSI)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86.
在90 ℃~100 ℃温和实验条件下,采用溶剂N-甲基-2吡咯烷酮(NMP)及其与二硫化碳(NMP+CS2)混合溶剂体系对我国7个典型煤种进行抽提研究。研究表明,NMP+CS2(75∶1 v/v)混合溶剂体系对煤有较好的抽提效果。除无烟煤外,其他6个煤种获得了20%以上的抽提率,长焰煤的抽提率为41%。抽提可溶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结合色谱保留指数对物质结构进行分析,实验发现,煤中的活性组分为C6以下的极性组分,而惰性组分为3个芳环的芳烃衍生物。  相似文献   
87.
煤热解过程中生成氮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使用管式反应器在600℃-900℃范围内考察了温度和煤种等对煤中氮热解转化成HCN和NH3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解的温度越高,气相产物中的HCN和NH3的生成量越大;煤化程度越高,煤中氮转化为HCN的量越少;惰质组含量较高的煤样,热解生成的NH3较多。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对煤种和惰质组含量对氮氧化物前驱体生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8.
玉米芯热解及过程分析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研究了农业废弃物玉米芯热解过程中气、液、固三相产率与裂解温度的关系;气相组成、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热解过程的机理。实验表明,在350℃~400℃,气相成分主要是CO2、CO所占比率为95%;随着温度的升高,H2、C2H4、CH4等气体的比率逐渐增高,CO、CO2的体积分数在逐渐降低。在450℃~500℃,CO、H2所占的比率达50%。GCMS,IR分析表明,裂解过程产生的液体主要是由含氧的化合物酚、呋喃及其衍生物组成;低温有利于酚类质量分数的增加,高温有利于4-乙基-2-甲氧基-苯酚、2-甲基-苯酚的增加;采用TGA分析,建立了热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热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即热解过程有两个分解阶段,在不同温度段具有不同的反应规律。在211℃~290℃具有三级反应的特征,其活化能为121.4kJ·mol-1;在290℃~418℃表现为0.5级反应的特征,其活化能为105.7kJ·mol-1。  相似文献   
89.
低温条件下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自行设计和安装的微反-色谱联用装置,在50~70℃,n(H2O)/n(COS)=60~550的条件下,以TGH为催化剂,对羰基硫催化水解反应本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不同的目标函数,采用非线性Marquart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所建立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式为r(COS)=-dXd(W/f(COS))=1.82·1014p(COS)p-0.5(H2O)exp-758008.374T.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0.
高挥发分烟煤的热解、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采用固定床热解反应器、热解 红外联用仪 (Py FTIR)和热重分析仪 ,考察了高挥发分烟煤的热解、燃烧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高挥发分烟煤在热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烃类气体 ,从燃烧试验看 ,明显分为热解段和燃烧段 ,且热解段挥发分的释放非常迅速 ,从而揭示出高挥发分烟煤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黑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