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4篇
化学   528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20篇
物理学   1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A new amperometric biosensor for hydrogen peroxide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dsorp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t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zinc oxide nanoflowers produced by electrodeposition onto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NTs) film. The morphology of the MWNTs/nano-ZnO electrod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de has also been studied by amperometric method. The resulting electrode offered an excellent detection for hydrogen peroxide at -0.11 V with a linear response range of 9.9×10^-7 to 2.9×10^-3 mol/L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1, and response time 〈5 s. The biosensor displays rapid response and expanded linear response range, and excellent stability.  相似文献   
82.
The similar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behaviors of hydroxypivalaldehyde in ionic liquids (ILs) medium, C4MIMPF6, C4MIMBF4 and CsMIMPF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classic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respectively. Only the product, hydroxypivalic acid is detect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t can be conferred that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hydroxypivalaldehyde consists of two successive one-electron irreversible reactions at glass carbon (GC) electrode and the possible reaction mechanism in the ILs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hydroxypivalaldehyde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xypivalaldehyde in C4MIMPF6, C4MIMBF4 and CsMIMPF6.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热晕效应对相干合成和非相干合成的列阵平顶光束在大气中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列阵平顶光束在大气中传输且存在横向风时,光斑呈月牙状;相干合成时,光斑内存在多个光强峰值;非相干合成时,光斑内始终保持一个峰值;相对于列阵平顶光束的相干合成,非相干合成受热晕的影响较小;光束阶数N越大的列阵平顶光束受热晕的影响越小,即相对于列阵平顶光束,列阵高斯光束(N=1)受热晕的影响更大;光束传输效率在自由空间中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在大气中则随着N的增大而增大;在大气中且功率相同时,列阵平顶光束的传输效率优于列阵高斯光束的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84.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并采用光束的非相干合成方法,推导出了M×N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在湍流中的三维光强传输方程.采用桶中功率、β参量和Strehl比作为光束质量的评价参量,研究了湍流大气对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湍流大气中,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的传输将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并且湍流使得光束传输经历三阶段的进程加快;湍流导致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扩展、最大峰值光强下降,但是,β参量随光束数目M(N)、相邻子光束间距xd(yd)和光束参量δ的增加而减少,即光束扩展受湍流的影响减小;并且,存在最佳xd(yd)和δ值使得Strehl比取得极大值.因此,适当选取M(N)、xd(yd)和δ可以降低湍流对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基于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并采用光束的非相干合成方法,推导出了M×N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在湍流中的三维光强传输方程.采用桶中功率、β参量和Strehl比作为光束质量的评价参量,研究了湍流大气对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湍流大气中,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的传输将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并且湍流使得光束传输经历三阶段的进程加快;湍流导致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扩展、最大峰值光强下降,但是,β参量随光束数目M(N)、相邻子光束间距xc(yd)和光束参量δ的增加而减少,即光束扩展受湍流的影响减小;并且,存在最佳xd(yd)和δ值使得Strehl比取得极大值.因此,适当选取M(N)、xd(yd)和δ可以降低湍流对双曲余弦高斯列阵光束远场光束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大气湍流对部分相干电磁平顶光束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相干性和偏振性统一理论,采用Rytov相位结构函数平方近似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平顶光束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偏振度、相干度和光谱强度公式,并研究了湍流对其传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偏振度和相干度与源光谱的带宽无关.大气湍流使得不同阶数的部分相干电磁平顶光束的偏振度经长程传输后均趋于其初始值.大气湍流使得部分相干电磁平顶光束与电磁高斯一谢尔模型光束相干度的差别减小,并导致相干度的振荡和相位奇异现象消失.大气湍流使得相干性较好的部分相干电磁平顸光束的光谱跃变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87.
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列阵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方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了部分相干厄米-高斯(H-G)列阵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二阶矩束宽和远场发散角的解析公式。采用远场发散角作为光束方向性的评价参数,研究了部分相干H-G列阵光束通过湍流大气传输的方向性。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部分相干H-G列阵光束与对应的高斯光束不论在自由空间还是湍流大气中均具有相同的方向性。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自由空间中,由远场发散角和归一化远场平均光强分布所表征的部分相干H-G列阵光束的方向性是不一致的,但湍流可以使得两种描述相一致。这一结论与高斯-谢尔模型(GSM)列阵光束的相关结论存在差异。在自由空间中,与高斯光束具有相同远场发散角的非相干合成的GSM列阵光束与对应的高斯光束具有相同的归一化远场光强分布。  相似文献   
88.
Coarse-grained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ewetting behavior of a polymer thin film on partial wetting solid surface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dewetting process. Spontaneous dewetting is initiated by removing a band of strip from both the ends of the liquid polymer film which has achieved equilibrium. The solid-liquid interaction and temperature were varied to show their influence on the dewetting dynamics during dewetting as well as the shape evolution of the liquid ...  相似文献   
89.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以及其后续热处理过程,制备了NiO纳米花和NiO/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 在NiO/rGO复合物中,rGO作为基底生长NiO,与此同时,NiO则有效的避免了rGO的团聚。 采用热重分析(TG)、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成分、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NiO/rGO复合物(NiO和rGO的质量比为82.7∶17.3)电极呈现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在1 A/g时,初始比电容为514.9 F/g,当材料完全活化后,其比电容高达600 F/g。 同时,在电流密度为10 A/g时,相比于1 A/g时的比电容保持率为83.5%。 此外,该电极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6000次循环后电容衰减率为7.4%。 表明所制备的复合物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90.
氢气以其清洁无污染、燃烧值高等优点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而清洁生产氢气的最佳选择之一即为裂解水. 利用太阳能模拟光合作用实现水的全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是目前最为理想的能源转化方式,并且已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水分解的半反应之一--水氧化反应由于其过程复杂,一直是制约水分解的瓶颈. 所以寻找高效、稳定的水氧化催化剂便成为了突破该瓶颈的关键. 多金属氧酸盐是一类以前过渡金属氧簇为基本单元形成的多金属氧簇化合物. 由于多金属氧酸盐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特性,使得其在催化、药物、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等方面已被广泛地应用. 多金属氧酸盐的全无机配体可很好地抵御水氧化反应的强氧化性环境,故将其作为水氧化催化剂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并且已有多种多金属氧酸盐被设计为水氧化催化剂. 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不同过渡金属取代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