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化学   106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44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81.
The novel d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with with N-(2,4-dihydroxybenzalidene)-o-aminobenzoic acid ligand, [Cu(C14H9NO4)]2·2H2O,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UV-Vis and thermal analysis.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with space group P21/c. The cell parameters are: a=0.82510(11)nm, b=0.68870(9)nm, c=2.3007(3)nm, β=100.847(2)°, V=1.2840(3)nm3, Z=2,Dc=1.742Mg·m-3, μ(Mo Kα)=1.723mm-1F(000)=684. The structure was refined to final R1=0.0267, wR2=0.0735. The complex molecule structure has dinuclear centrosymmetric dimeric structure in which a planar Cu2O2 core features. The ligand N-(2,4-dihydroxybenzalidene)-o-aminobenzoic acid dianion is μ2-tridentate, chelating one copper(Ⅱ) ion via one nitro-gen, one hydroxy oxygen atom and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and the hydroxy oxygen atom simultaneously co-ordinates to the other copper(Ⅱ) ion of the dimer. In the structure the copper(Ⅱ) ion rendered four-coordination in a distorted square-planar geometry structure. CCDC: 212695.  相似文献   
82.
卢文彪 《广州化学》2002,27(1):26-28
首次合成了大环四酰胺化合物2,3:9,10-二苯并-5,7,12,14-四氧合-[14]-2,9-二烯-1,4,8,11-N4。对产物进行了溶解度、熔点﹑元素分析﹑IR﹑MS、UV-vis﹑1Hnmr等理化性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砷铅镉铬汞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砷、铅、镉、铬和汞的含量,并参照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益寿回春口服液中的砷、铅、镉、铬和汞均低于限量标准,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多相泵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由于多相泵输送的是气液两相混合介质,而且其中气或液的含量往往高于常规泵或压缩机的工作范围,所以多相泵应兼备压缩机和泵的性能,这使多相泵的设计成为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开发研制出的多相泵主要有容积式和叶片式[1],业已进入现场试验和工业化应用阶段,但离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法还有一定距离,国内这方面的工作则刚刚起步。所以目前对于多相泵尚没有成熟的设计方法,还不能象清水泵那样,按给定的流量、扬程、转速等参数进行可靠的设计。在多相泵的设计中,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是:泵型选择、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效…  相似文献   
85.
基于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爆生裂隙形成机理的研究,采用莫尔库伦准则及最大拉应力准则,研究了围岩应力重分布对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应力重分布对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有重要影响,隧洞围岩应力重分布将减小隧洞径向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压剪破坏模式下,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可降低20%以上,拉伸破坏模式下可降低10%以上。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岩体更容易沿结构弱面发生压剪破坏。利用围岩的应力重分布作用,可以降低爆破对保留岩体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6.
对高地应力条件下隧洞爆破开挖过程中围岩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得到了振动信号不同频带上的能量分布。实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爆破开挖时,初始地应力动态卸载诱发的围岩振动的频率范围和爆破荷载诱发的围岩振动频率范围基本相同,但地应力卸载诱发的振动中,低频能量占较大的比例;开挖面上的卸载应力值的大小和卸载面的大小共同决定卸载效应的强弱,而这两个因素均与开挖面上的炮孔布置和起爆网络的连接有关。  相似文献   
87.
徐建中  贯君 《运筹与管理》2017,26(4):124-131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21世纪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选择,绿色创新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学者关注的新领域。从绿色创新投入能力、绿色创新产出能力及绿色创新支撑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元语义AHM法、二元语义离差最大法及二元语义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基于最小距离-最大熵原理集成赋权结果得到组合权重,由此构建出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最后以黑龙江省两家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企业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且整体评价值对关键指标变动不敏感。此外,提出进一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决策指导,为我国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评价和未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会根据政府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模式做出合理选择。以企业产品具有可替代性、不同绿色创新模式资本投入具有差异性为前提,构建了政府绿色创新投入补贴与征收碳税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模式选择影响的演化博弈模型,并对演化路径、稳定均衡策略及影响机理进行理论与数值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政府行为下的企业通过突破式绿色创新获得的最低额外净收益为正值时,企业群体才会向全部选择突破式绿色创新模式的“理想状态”演化;绿色创新投入补贴与征收碳税均能提升企业开展突破式绿色创新活动的可能性,并能诱导企业加速向突破式绿色创新演化;征收碳税的激励作用较为显著,应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使其发挥最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9.
张吴晖  卢文壮  杨凯 《人工晶体学报》2017,46(12):2356-2361
开展了金刚石磁性磨料在磁场控制下研磨加工单晶蓝宝石球罩的实验,研究了研磨压力、研磨时间、乙二胺浓度等因素对单晶蓝宝石球罩材料去除率及面粗糙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研磨压力的增大,材料去除率增加但增幅减小,面粗糙度Sa也降低,降低幅度也减小.当乙二胺浓度为3;,研磨压力为25 kPa时,材料去除率在前30 min能保持在5μm·h-1以上,但在30 min之后,材料去除率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面粗糙度Sa在前30 min较为快速地降低到110 nm左右,后30 min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90.
在高温下Cl2+ H2体系可促使SiC转化为金刚石.论文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Cl2选择性亥蚀SiC制备金刚石时,Cl2和H2对sp2、sp3杂化形式的C-C键的作用机制,从理论上推导了SiC转化为金刚石的气源中Cl2、H2比例范围.建立了SiC结构向金刚石结构转变时形成金刚石团簇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解释了SCDD膜的增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