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501篇
化学   819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967篇
物理学   2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2.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4.
各种离子对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反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分了间相互结合反应,其结合常数KA=2.2×10^4,结合位置数为1.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研究了各种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其结合淬灭能力大小顺序为Cr(Ⅵ)〉Fe^3+〉Cu^2+〉NO2〉Br^-,并探讨不同阴,阳离子及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相互  相似文献   
65.
采用稳态吸收和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皮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手段, 研究了5,10,15,20-四[4-(N-甲基吡啶)]卟啉(TMPyP4)与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等4种碱基, 以及相应的核苷、核苷酸和单链DNA的结合能力和光谱学性质. 研究结果发现, 嘌呤与TMPyP4的结合能力比嘧啶的强. 对于某一碱基系列, 结合能力强弱顺序依次为: 碱基~核苷<核苷酸<单链DNA. 时间分辨荧光谱研究发现, 除鸟嘌呤外, 核酸和TMPyP4复合物的荧光动力学均含有快(1~2 ns)和慢(约10 ns)两个衰减过程, 它们分别是由激基复合体和环境极性对激发态TMPyP4分子的影响所致. 单链DNA能诱导TMPyP4产生诱导圆二色信号, 而单分子(碱基、核苷、核苷酸)则无此功能.  相似文献   
66.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曦  韩志群  孔繁华  胡徐腾 《化学进展》2007,19(7):1091-1097
本文概述了生物质能源的特征以及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简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思路、部署及工作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质能源发展策略重点放在发展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本文结合公司生物质能源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分别从生物柴油、燃料乙醇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所面临的生物质能源化工关键技术的需求,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7.
环多肽晶体的浮动电荷极化力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张霞  杨忠志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0):1243-1247
利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结合分子力场方法(ABEEM/MM)对五种环多肽晶体进行了研究. 与传统力场相比, 该方法中的静电势包含了分子内和分子间的静电极化作用, 以及分子内电荷转移影响, 同时加入了化学键等非原子中心电荷位点, 合理地体现了分子中的电荷分布. 相对其他极化力场模型, 具有计算量较小的特点. 该模型下计算得到的环多肽分子单元相对实验测得的结构的原子位置、氢键长度和二面角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009 nm、0.013 nm和5.16°, 能够很好地重复实验结果. 总体上, 其结果优于或相当于其他力场模型, 适用于对实际蛋白质体系的模拟和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THC)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s, HSA)的相互结合反应. 计算了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常数. 盐酸拓扑替康在人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置与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63 nm. 分子模型研究表明, 盐酸拓扑替康与人血清白蛋白的亚结构域IIA结合, 二者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 此外, 蛋白质的丙氨酸(Ala-291)残基和天冬氨酸(Asp-256)残基与盐酸拓扑替康之间还存在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69.
Divinylbenzene-80 (DVB-80) and polar monomer acrylic acid (AA) having hydrogen bonding at a total monomer loading of 5 vol% were precipitated-copolymerized in a variety of organic solvents with 2,2'-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The experiment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a two-dimensional matrix, i.e., the actual crosslinking degree of DVB varying from 0 to 80% and the solvent composition varying from 0 to 100% of toluene mixture with acetonitrile, when the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toluene was used as the reaction solvent. Under various reaction conditions, six distinct morphologies including soluble polymers, swellable microgels, coagulum, irregular microparticles, and nano-/micrometer microspheres were formed 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polymer architectures were described. A morphological map was utilized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both crosslinking degree of DVB and composition of solvent on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morphology domain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crospheres are formed by an internal contraction due to the marginal solvency of the continuous phase and the crosslinking of the polymer network through the covalent bonding from DVB as well as the interchain hydrogen-bonding between the carboxylic acid units.  相似文献   
70.
{[Cu^Ⅱ(Hpb)(mal)]H=O}n (Hpb=2-2'-pyridylbenzimidazole, mal=maleic acid) is a helical chain-like polymer complex.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the monomer Cu^Ⅱ(Hpb)(mal) was obturated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groups respectively. For these selective segments, the geometry optimizations were conducted by using hybrid DFT (B3LYP)methods to find that the structure obturated with H2O was better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 and then this model would be used to latter calculations, such as the frontier molecular orbital and the NBO charge population analysis. In addition the magnetic behaviors of this complex were analyzed by experiments and the weak antiferromagnetic couple between copper(Ⅱ) ions was observed. The exchange coupling constant was calculated by DFT based on the spin broken symmetry formalism. The calculated coupling constan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