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44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采用螺旋波等离子体辅助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α-Al2 O3衬底上制备了N-Al共掺ZnO薄膜样品.Hall测量表明室温下ZnAlO∶N薄膜为n型传导,在O2等离子体气氛中550℃退火后变为p型.p型ZnO薄膜的载流子浓度为2.1×1016 cm-3,霍尔迁移率为5 cm2/V·s.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退火前后的ZnO薄膜进行了各元素的化学态分析.XPS结果表明,ZnAlO∶N薄膜中存在两种与N元素有关的缺陷,N原子替代O位形成的(N)o和N分子替代O位形成的(N2)o.退火后ZnAlO∶N薄膜中(N2)o缺陷减少,(N)o缺陷浓度占优导致了薄膜传导类型转变.  相似文献   
63.
罗岭  王娟茹  张坤 《运筹与管理》2017,26(1):166-172
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的知识管理显著地影响其研发绩效,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研究了复杂产品研发团队的研发绩效。本文基于团队合作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以复杂产品研发活动为背景,提出若干合理假设,应用经济学中成本-收益方法,建立了复杂产品研发绩效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复杂产品研发绩效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成员的知识接受能力可以提高研发绩效,但存在平台现象;团队规模与研发绩效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团队分组影响绩效,规模较大的团队适宜进行较多的分组;工作时间分配与绩效的关系取决于成员的知识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64.
The Ca2SiO4:Dy^3+ phospho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in air.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Ca2SiO4:Dy^3+ phosphor shows several bands at 486, 575, and 665 nm under the 365-nm excitation. The effects of Li^+, Na^+, and K^+ on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Ca2SiO4:Dy^3+ phospho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ission spectrum intensity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Li^+, Na^+, and K^+. The charge compensation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maximum emission intensity is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charge compensations.  相似文献   
65.
采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颗粒(RGO-Au NPs)作为免疫传感器的固定基质,将C-反应蛋白(CRP)抗体固定在玻碳电极表面,用蒽醌二羧酸作为标记物,制成夹心型的CRP免疫传感器。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通过示差脉冲伏安法对CRP的含量进行检测。该传感器在0.25~100 ng/m 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 ng/m L,线性系数为0.997。该传感器为C-反应蛋白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6.
陈丽  薛腾  丁键  吴海虹  张坤  吴鹏  何鸣元 《催化学报》2018,39(2):275-282
TS-1分子筛在H_2O_2参与的有机物分子选择氧化及环氧化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一直广受关注.目前,随着精细化工反应中大分子及液相反应的增多,目前工业上使用的微米级尺寸的沸石晶粒催化材料因其狭窄的孔道和较大的扩散阻力而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与应用.小晶粒纳米沸石由于具有较大的外比表面积和较高的晶内扩散速率,因而在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增强大分子转化能力、减小深度反应、提高选择性以及降低结焦失活等方面均表现出优越的性能.然而,尺寸低于100 nm的沸石又存在着分离问题.因此,具有高催化活性、又能一步实现分离与回收的纳米沸石聚集体的合成,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可以通过使用聚苯乙烯球,球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硅烷化聚合物,聚合诱导胶体聚集(PICA)等实现纳米沸石聚集体材料的合成.其中采用有机硅烷化试剂来制备多级孔纳米沸石聚集体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路线.在沸石晶体表面修饰上有机硅烷化试剂,含Si–C键的有机硅烷化物种可以有效地阻止沸石颗粒的晶体生长,抑制形成大的沸石晶体,从而得到纳米粒子聚集体;同时有机硅烷化物种也对纳米沸石进行了表面改性,提高了其疏水性.特别是在有机相中硅烷化沸石可以形成小的、均匀的、聚集的疏水性的纳米沸石.同时,硅烷化试剂的本质和分子大小是沸石聚集体中多级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具有可调结构的多级孔沸石晶体可以通过在常规的碱性沸石合成混合物溶液中添加一个两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而合成.研究发现,固定在沸石纳米晶表面的机硅烷物种Si–C键能部分抑制纳米颗粒进一步聚集成较大的晶体,使用硅烷化晶种的方法可以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的多级孔ZSM-5等沸石.然而,目前已报道的通过硅烷化晶种方法中得到的多级孔TS-1沸石材料的尺寸仅有100–150 nm,仍不利于分离和回收.近来桥联有机硅烷试剂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干胶法合成多级孔β沸石,然而它们的尺寸也只有300–500 nm,反应分离和回收仍然非常困难.本文采用有机桥联硅烷化合物作为硅烷化试剂,将TS-1纳米沸石晶种或者晶体组装聚集成大的沸石聚集体.TEM和SEM结果表明,桥联有机硅烷在沸石晶体的聚集和后续的晶体生长中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成功地将100 nm左右的纳米沸石晶种或晶体桥联/组装成宏观大尺寸(5–40μm)的沸石聚集体.这些TS-1聚集体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即使连续超声1 h也不会毁坏其结构,表明所得到的沸石材料可以在制备上解决分离困难并且在催化应用上容易回收.XRD,BET以及UV-Vis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在TS-1沸石晶种或者晶体溶液中有机硅烷试剂不会影响沸石的晶体结构、微孔体积以及Ti的配位状态.将H_2O_2作为氧化剂评价TS-1沸石聚集体和传统的纳米TS-1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硅烷化步骤对小分子己烯氧化的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不大,在环己烯大分子的氧化反应里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67.
报道采用聚甲基乙烯基醚共聚马来酸为模板合成的发光银簇实现高半胱氨酸选择性探测,该银簇在540和460nm处具有两个发射峰.在高半胱氨酸加入之后,高半胱氨酸的巯基通过配位作用与银簇结合,造成其在540和460 nm处的发光强度降低,两个发光峰强度的比值随高半胱氨酸的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变化.该探针的检测限为1μmol/L,线性响应范围为5~100μmol/L.该方法利用双峰比值的变化来检测高半胱氨酸,有很高的选择性,可以实现高半胱氨酸浓度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8.
简述利用核技术快速无损选择高蛋白质含量谷物种子的原理和技术. The principle and technique, which the protein content in the seeds of grain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nuclear reaction technique, was briefly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69.
In this article,we study the steady,shrinking,and expanding K(a)hler-Ricci solitons with vanishing Bochner-Weyl tensor and prove that,under this condition,the Ricci solitons must have constant holomorp...  相似文献   
70.
采用背散射电子扫描显微镜、电子衍射能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浸泡在300~700℃的液态锡(Sn)中24h后的低活化马氏体/铁素体钢CLF-1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温度下液态锡对CLF-1钢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主要腐蚀机制为化合溶解腐蚀。铬(Cr)以单质形式溶解沉淀,液态锡与铁在CLF-1钢表面反应生成由铁锡化合物构成的腐蚀层。当温度低于500℃时,腐蚀层厚度近似为一常量,约8μm,化学成分为FeSn2。当温度高于500℃时,腐蚀层厚度随温度线性增加,腐蚀层呈双层结构,分别为CLF-1边界处的FeSn层和覆盖在其表面的FeSn2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