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7篇
  免费   1393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化学   877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666篇
综合类   490篇
数学   3619篇
物理学   235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354篇
  2011年   690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斌 《光学学报》2003,23(12):460-1463
提出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概念。如果两束汇聚角略有不同的同轴无衍射光同时存在,则它们相互之间叠加干涉后产生一种纵向呈周期变化的光场结构,这是一种新的光束空间分布,这种光束在横向仍是一种同心环光斑,可用于精密对准。而在不同纵向位置,这些同心环的强度分布是不同的,且是周期性变化的。同轴双无衍射光的轴向周期性可用于沿光束传播方向的定位。文中提出了双环缝法、分段圆锥透镜法、正弦相位环光栅法等实现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方法,分析了同轴双无衍射光的横向与纵向传播的衍射光斑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结果基本相符合。  相似文献   
62.
强色指数的一个新的上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图的强色指数的一个新的上界,并指出几类恰好达到该上界的图,从而改进了Erodoes和Nesetri的强色指数猜想,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这个猜想。  相似文献   
63.
姚海楼 《中国科学A辑》1997,40(3):198-209
给出了代数闭域上基连通有限维代数A的AR箭图中带有方向圈及不含有DTr周期模且除投射-内射模外所含元均是左稳定模的一类连通分支的结构。  相似文献   
64.
张克丛  张红 《结构化学》1995,14(5):389-392
本文仅当前设计无对中心的机功能晶体,作了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65.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相似文献   
66.
1989年发表的Bager第五图,包含关于三角形元素的35个二次规范画数之间的51个不等式通过细致的分析,本文给出了其中遗漏的12个基本不等式  相似文献   
67.
本文比较了循环图类{c_p(n_1,…,n_p)}和{c-p(n_1…,n_p,p/α)}的直径下界。对于p和α满足一定条件的循环图类{c_p(n_1,n_2,p/α)},本文给出了达到或几乎达到此图类直径下界的一类几乎最优循环图{c_p(m,m+1,p/α)}。  相似文献   
68.
 穆斯堡尔在阅读自己关于191Ir共振的第一篇文章时突然意识到,他可以直接由多谱勒位移实验来确定自然宽度的谱线--他预见到会有一场竞争.他把文章送到在他看来“没有多少人阅读的德文《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当立即有二百多人来索取复印本时,他“迅速意识到这竟是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他因发现这种“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效应”,获得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生于1929年1月31日.他在一些工业实验室花费了一年时间,后来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1952年完成学位课程,1954年完成了他的论文.1955-1957年,他到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8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9.
胡逸群  费跃平 《光学学报》1994,14(6):26-631
讨论了横向位移双曝光散斑图维纳谱的信息分布,并由此导出杨氏纹图的一般表达式。讨论了条纹可见度与应变,面内转动,照明光束直径与条纹图图空间坐标的关系,指出了在条纹可见度影响下最大可见条纹数目。还讨论了散斑衬比与衍射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